特斯拉在中國純電動車市場躍居首位

2020/08/25


      在作為世界最大純電動汽車(EV)市場的中國,美國特斯拉1~6月躍居銷量及份額首位。該公司首家中國當地工廠全面投産,作為「買得起的高檔車」擴大了銷量。由於政府的補貼政策的混亂等影響,中國純電動車市場規模減半,當地企業陷入苦戰。在此背景下,世界最大企業彰顯出品牌號召力。

          

中國特斯拉專賣店擠滿了年輕一代顧客(21日,廣東省廣州市)

  

      本地化生産小型車成為「買得起的高檔車」

      

      據中國調查公司WAYS統計,特斯拉1~6月的中國銷量約為5萬輛,增至上年同期的2倍。另一方面,比亞迪(BYD)等當地企業的銷售聯袂下滑,市場整體的純電動汽車乘用車銷量為23萬5千輛,減為一半。特斯拉的份額則從6%提高至21%。

     

  

      「比進口版‘Model 3’便宜很多。年輕人的購買正在增加」,8月21日,廣州市的特斯拉專賣店的店員這樣説。儘管是工作日,仍充滿大量顧客,店員熱情地推介中國産Model 3。

  

      特斯拉1月通過在上海新建的海外首座工廠,啟動了小型車Model 3的正式供貨。以最低廉的車型為例,如果使用補貼只需約27萬元。通過本地化生産降低製造成本,還不需要運輸費等,比進口版降低3成以上。在電子零部件廠商工作的40多歲女性正在討論購買,她説「開特斯拉上下班很有面子。而且也不是買不起的價格」。

  

      特斯拉2013年底進駐中國,一直推進品牌構建。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還舉行了向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新浪董事長曹國偉等人交鑰匙的「交車儀式」。智慧手機廠商小米創始人雷軍和知名演員梁朝偉等也作為特斯拉迷而為大家所熟知。

    


      不過,此前特斯拉在中國銷售的是即使扣除補貼也達到80萬元左右的「Model X」等車型。在以10~20萬元為中心的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被認為「高不可攀」。在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之際,該公司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後推出的是價格適中的本地化生産版Model 3。

  

      充電樁年內將超過6000個

   

      不僅是品牌形象。相比汽油車,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短成為弱點,因此特斯拉一直自主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在購物中心和酒店停車場等設置的特斯拉專用的高速充電樁截至2019年底達到2千個以上。據稱計劃2020年內增至6千個以上。專賣店強調稱,由於還能使用其他公司的充電設施「如果是廣州等大城市,完全不不需要擔心充電的問題」。

     

 

      與其他純電動汽車相比,特斯拉車以二手狀態出售之際價格不易下降,這也帶來安心感。

   

      特斯拉將中國定位為重點市場。馬斯克在年初公開的面向特斯拉用戶的採訪中提出「中國將推進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佔全球銷量的比例持續提高,4~6月佔到約3分之1。

  

      在7月舉行的4~6月的財報發佈會上,馬斯克表示「正在上海工廠推進各種舉措」。2021年小型SUV「Model Y」也計劃從上海工廠供貨。

     

      比亞迪銷售下滑

  

      一方面,比亞迪等中國當地企業表現低迷,對法人銷售較多是原因之一。主力的低價格純電動汽車由於續航距離短等原因,個人購買者較少,汽車共用運營商等成為中心。2019年這些法人佔到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半。不過,由於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開端的投資的抑制,法人需求1~6月下滑7成以上。而個人的需求僅減少逾2成。

  


      市場停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的銷售補貼減少。在2019年中期降至此前的一半左右,需求銳減。為支撐新冠疫情後的經濟,中國提出了在農村等地區普及純電動汽車的計劃,各企業也自主發放補貼,推進應對舉措。結果,7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時隔12個月高於上年,但預計2020年全年僅為比上年減少1成左右的水準。

  

      中國現階段缺乏能對抗特斯拉的品牌,日本瑞穗銀行的主任研究員湯進認為,「今後數年或將在中國保持首位」。

  

      不過,當地企業也將為反攻而採取行動。比亞迪7月上市的純電動汽車新款車「漢」與Model 3的最廉價車型相比,續航距離更長,價格也更低。享受補貼後的價格為20萬元左右。被稱為「中國版特斯拉」的新興企業的代表、上海蔚來汽車(NIO)也通過口口相傳等擴大用戶,正在穩步增加銷量。

   

      另外,特斯拉被捲入中美對立的風險也並非為零。美國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的分析師Toni Sacconaghi對道瓊斯表示,由於美國政府正在加強對中國企業施壓,而中國政府將實施報復,上海工廠的零部件採購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瑞穗的湯進也表示「馬斯克在中國也有很多粉絲,難以想像抵制運動等」,但同時指出「存在受到中美對立的某種影響的可能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