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每輛車利潤與特斯拉相差3倍

2021/11/17


      在全球車企面臨半導體短缺的背景下,豐田的2021年7~9月財報(國際會計準則)交出了凈利潤創出歷史新高的成績單。不過,分析已出爐的主要車企的財報,豐田每輛車的凈利潤比美國特斯拉差了近3倍。從總市值來看,截至11月15日豐田為34萬億日元,而特斯拉則達到3.4倍的118萬億日元。

     

豐田量産型純電動汽車bZ4X

  

      豐田的每輛車的利潤為25萬日元。特斯拉則高達73萬日元,差距與1年前相比增至3.2倍。美國通用汽車(20萬日元)和德國福斯(18萬)也遠遠落後於特斯拉。

  

   

      特斯拉此前的盈利支柱是在美國、中國和歐洲向其他企業出售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積分)的收入。不過,7~9月的銷量也達到了24萬輛,比1年前增加7成,汽車價格最低為400萬日元左右,以高檔車為核心。大部分銷售不通過店舖,而是在網上完成。

 

      美國高盛集團的分析師馬克·德萊尼(Mark Delaney)針對特斯拉評價稱,「(不依賴積分)僅憑藉汽車創出利潤新高,今後有望保持較強盈利性」。特斯拉控制了半導體短缺的影響,中美2座工廠的量産也走上軌道。軟體收費也將作為利潤不斷增加。


 

      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特斯拉7~9月的毛利潤率達到27%。車型包括中低端小型車的豐田(19%)自不必説,甚至比梅賽德斯·賓士的母公司德國戴姆勒(21%)高出5個百分點以上。

 

      特斯拉盈利能力強的原因之一是軟體帶來的收入。汽車控制軟體線上升級的「OTA(空中下載,Over The Air)」搶在其他企業之前實現盈利。每天改進自動駕駛等系統,從客戶收取每月的費用。豐田高管也透露,「我們重視安全性,但這個領域必須向特斯拉學習」。

 

      特斯拉7~9月的凈利潤約為1800億日元,還不到豐田(6266億日元)的3分之1。但總市值差距巨大,原因是豐田的PER(市盈率)約為11倍,而特斯拉達到逾170倍,相差懸殊。

   

   

      SBI證券的遠藤功治指出,「特斯拉作為純電動汽車企業的估值佔一半,軟體收費等盈利模式的估值佔一半」。他認為雖然均處於難以進行客觀評價的水準,但兩家企業的總市值差距直接體現出未來預期的差異。

 

      正如剛剛發佈首款量産型純電動汽車「bZ4X」一樣,豐田的純電動汽車戰略從現在開始加速。計劃到2025年將純電動汽車增至15個車型,2021年截至9月僅為1.4萬輛的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FCV)銷量到2030年計劃提高至200萬輛。

 

      不過,豐田為了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整體上不局限於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還將推出汽油車和混合動力車(HV)。採取「全方位戰略」,也就是考慮到發電站的能源平衡等業務環境、從汽車生産到淘汰的過程,按地區提供最佳汽車。

 

      如果向市場相關人士廣泛聽取意見,證券分析師和一部分投資者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東海東京調查中心的杉浦誠司表示,「在2030年增至200萬輛這一目標達成的基礎上,如果産生豐田的高性能純電動汽車銷售進一步增加的預期,豐田股價具有上漲空間」。

 

      另一方面,很多海外投資者懷疑:「由於現有的車型更賺錢,豐田可能對純電動汽車持否定態度」。

 

      百達(Pictet)投信投資顧問的糸島孝俊表示,「由於豐田擁有賺取現金的能力、大量員工和零部件企業,這一戰略看起來像是無論(環保政策和電動汽車的趨勢)轉向哪個方向都不會失敗」。東京證券交易所的統計顯示,豐田股票的海外投資者佔比截至2021年3月底降至21%。低於上市企業的平均30%和運輸設備領域的平均26%。

 

      量産型純電動汽車bZ4X是SUV,産量和價格仍未公佈。今後將相繼發佈SUV以外的純電動汽車新車型。預計將出現電池採購、各工廠的生産分配、主要國家的銷售計劃和具體上市時間等話題。在美國市場,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Rivian Automotive於11月10日上市。對於以純電動汽車為核心的汽車股市,豐田將提供哪些話題?股市的評價或將大幅轉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