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本田合作造車,「軟體+量産」優勢互補
2022/03/07
索尼集團和本田3月4日宣佈,雙方將就純電動汽車(EV)業務開展合作。將在2022年內設立共同出資公司,2025年推出雙方合作開發的純電動汽車。跨行業涉足純電動汽車的企業越來越多。新公司將結合索尼的IT技術和本田的生産技術等,對抗領先的美國特斯拉等企業。向純電動汽車轉型將催生600萬億日元的市場,企業圍繞該市場不斷推進跨行業重組。
共同出資公司將從事純電動汽車的設計和開發。生産將由本田工廠負責,銷售也將與本田的經銷店合作。索尼將提供相當於汽車頭腦的軟體及車內娛樂系統,本田將提供車體及安全功能等機械技術。將結合雙方各自的優勢,開發新純電動汽車。
![]() |
索尼集團的吉田憲一郎會長兼社長(左)與本田的三部敏宏社長(3月4日) |
隨著汽車向電動化轉型,新興企業崛起,以整車企業為頂點將零部件廠商聯繫起來的垂直整合型産業金字塔正在土崩瓦解。日本企業要想勝出,關鍵是能否發揮向純電動汽車轉型與汽車量産技術的乘積效應,憑藉新業務模式搶佔先機。
2021年12月底,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對索尼會長兼社長吉田憲一郎説:「索尼與本田合作,可以製造有意思的汽車」。截至2022年3月,雙方高層舉行了5次以上會談。
雙方的合作始於2021年夏季。作為本田年輕員工項目的一環,就新交通工具與索尼達成了協議。三部敏宏社長説:「就像化學反應一樣,感覺有很大的可能性」。當時,本田提出了到2040年擺脫汽油車的願景,一直在探索擺脫傳統業務模式。
索尼高管表示,「連續開發了2年才發現,製造完成度高的汽車並不容易」。在2020年初公佈了純電動汽車試製車的索尼也遇阻,本田提出的合作提案對索尼來説可謂雪中送炭。
![]() |
索尼和本田都是在二戰後的百廢待興中誕生的企業,都從城鎮工廠發展成了全球性企業。本田的三部敏宏社長3月4日在記者會上説:「雙方在歷史和文化上有共同點,總是站在全球視野追求獨創性以及挑戰精神等」。他還闡述了合作的歷史意義稱,「擅長不同技術領域的兩家企業合作可以提供新的價值」。
索尼擅長圖像感測器、通信技術及娛樂。本田擁有製造車體的技術和遍佈全世界的銷售網。雙方共同出資於2022年內成立的新公司將開展純電動汽車的策劃、設計、開發、銷售的一條龍業務。三部社長表示,「將開展跟本田完全不同的業務」。
索尼1月發佈的SUV試製車在車內外安裝了近40個自身的感測器,提高了安全性。除音響和影像設備外,還搭載了包括遊戲在內的索尼內容産品,目標是打造獨自的「娛樂空間」。新公司將利用本田的量産技術等,開發新的純電動汽車。
在純電動汽車時代,汽車的産業結構一下子轉向水準分工。汽油車的零部件數量約3萬個,在純電動汽車上則減少一半。馬達、電池、半導體成為核心,車輛也變成由軟體進行控制。有汽車分析師表示,「僅靠組裝産生的附加價值變少」。
附加價值轉移到核心零部件和軟體上,銷售和服務的方式也可能改變。索尼和本田把純電動汽車作為獨立事業體來經營,希望開發新的構想,加快決策速度。
在水準分工的大潮推動下,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等産品已經通用化。日本電産會長永守重信認為,「汽車的價格將會因純電動化而降至原來的五分之一」。
索尼本田聯盟想要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軟體和服務。索尼已宣佈將發展車載軟體業務。索尼社長吉田憲一郎表示,「在車企提供收費服務時,索尼將向其提供軟體基礎等」。
接連出現不同行業企業圍繞純電動汽車開展合作的案例。在汽車加速轉向電動化的情況下,新一代汽車的主導權之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將推進純電動汽車平臺(底盤)開發計劃。包括零部件廠商、半導體廠商、大型IT企業等不同行業企業在內,加盟企業迅速擴大到約2000家。
歐洲Stellantis正在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將搭載與鴻海聯合開發的車載資訊系統。
「希望通過此次合作,成為引領世界出行領域革新與發展的存在」(本田的三部社長),面對積極果斷地進行挑戰的新興勢力,索尼本田聯盟要想掌握主導權並不容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