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姆誓奪碳化矽功率半導體世界第一
2022/11/25
日本半導體廠商羅姆(ROHM)將開始正式量産歷經20年開發的新一代功率半導體。這種産品使用碳化矽(SiC)材料,與以往的矽産品相比,可使電力損耗減至一半以下。該公司將開拓純電動汽車(EV)及醫療等新用途市場。在經歷了家電用半導體低迷等蟄伏期之後,羅姆試圖再次走上增長軌道。
![]() |
「由於脫碳化和資源價格高漲,汽車的電動化需求增強,碳化矽産品的需求提前了兩年」,羅姆社長松本功説。該公司計劃到2025財年(截至2026年3月)最高向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投資2200億日元。這是投資額增加到了2021年時計劃的4倍。
碳化矽受到全球純電動汽車相關人士的關注。它是作為玻璃材料的矽和碳在1000度以上的高溫下結合而成的物質,硬度僅次於鑽石等,在地球上排名第三。其可耐受高電壓,被用作切換或控制電力的功率半導體的材料。
與普通半導體使用的矽相比,即便在約10倍的高電壓下,碳化矽也能保持絕緣性。由於耐受高電壓,可使半導體縮小尺寸並減小厚度,電阻也能降低。與矽相比,能使電力損耗減至一半以下。
目標是獲得30%的全球份額
2022年春,在羅姆設在福岡縣南部的主力基地——羅姆阿波羅築後工廠(位於該縣築後市),一棟白色外牆的新廠房落成。這是日本國內企業首次建設的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專用新廠房,最快在2022年內就將投産。
新廠房由兩層結構的無塵室組成,生産現場幾乎看不到人影。身穿白色防塵服的工作人員只需偶爾操作一下儀表,吊在天花板軌道上的輸送機就會四處移動,不停地加工碳化矽基板。該廠房的目標是實現24小時自動生産。
如果滿負荷生産,預計可實現年銷售額達到1100億日元以上。這是羅姆制定的2025財年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的生産目標。目前羅姆的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全球份額為14%左右。德國英飛淩科技 (Infineon Technologies)和瑞士意法半導體(ST Microelectronics)等是該公司的強大競爭對手。松本社長認為,通過建設新工廠等增産投資,該公司的份額可提高到30%,「有望拿下份額世界第一」。
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市場正在迅速崛起。羅姆首先瞄準的用途是純電動汽車。
![]() |
純電動汽車使用功率半導體來進行馬達控制、電池充放電以及向週邊設備供電。如果將轉換效率為90%的矽功率半導體換成碳化矽産品,轉換效率將提高到95%。整個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將延長10%左右。
羅姆2022年4月發佈消息稱,美國新興純電動汽車製造商Lucid Group的車輛已確定採用該公司的産品。松本社長表示「目前還在以日本和歐洲廠商採用我們的産品為目標進行協商」。2021年,羅姆與中國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正海集團」(山東省)成立了合資公司。最早將於今年年內開始生産使用碳化矽的電流轉換零部件等,向中國汽車製造商供貨。
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正在成為羅姆再次實現增長的驅動力。
2000年代以後,羅姆曾陷入長期停滯期。創立於1954年的羅姆從電阻器製造商起家,電阻器由佐藤研一郎開發,他在大學畢業後創立了這家企業。後來涉足家電用半導體「訂製IC(積體電路)」領域,到90年代獲得長足發展。市值曾一度達到5萬億日元,是現在的約4倍。
但2000年初IT泡沫破滅後,隨著日本家電製造商的衰退,羅姆為需求減少而苦惱不已。松本社長回憶道「之前曾被稱為‘訂製化企業羅姆’,但當時必須尋找新市場」。
採用垂直整合生産模式
為了開拓汽車等新用途市場,羅姆此前一直大力開發的正是碳化矽功率半導體。90年代開始與京都大學等開展共同研究。致力於共同研究的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松波弘之稱,在日美貿易摩擦激烈的90年代,「(日本)通商産業省(當時)提供的預算下不來,只能利用近畿通産局的其他名目的預算持續開展了研究」。松波教授説「因為很早就開始進行共同研究,所以在量産技術上走在了前面」。
羅姆在開發和生産兩個方面堅持投資的做法正在結出碩果。2009年該公司收購了生産半導體原料——碳化矽晶圓的德國SiCrystal。甚至連轉換零部件和週邊模組都由羅姆自己開發。海外大企業往往把原料生産和半導體及週邊零部件的開發分割開來。一方面,羅姆可以與純電動汽車製造企業磋商之後再進行開發等,「優勢在於可通過垂直整合模式進行品質管理」(松本社長)。
1988年,日本半導體産業的全球份額達到最高(50%),目前已降至10%左右。過去日本企業曾在記憶體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90年代以後被台灣和南韓企業趕超。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企業至今仍在功率半導體領域佔有約30%的份額,依然具備競爭力。除了汽車以外,碳化矽産品還有望在電力系統轉換和家電等廣泛領域普及。羅姆的增産投資也左右著日本半導體産業未來的成敗。
車載半導體全球市場規模2030年將達1萬億日元
因脫碳需求高漲,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市場將迅速擴大。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預測,到2030年,嵌有功率半導體的車載用零部件的全球市場規模將擴大至1.03萬億日元,達到2021年的約4倍。其中,碳化矽産品的佔比將達到55%,超過矽産品。
![]() |
羅姆的碳化矽功率半導體 |
將來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的用途也將擴大到車載以外的領域。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松波弘之稱,用途「還有可能擴大到可再生能源等供電系統、醫療器械、普通電氣化産品」。
在醫療領域,通過照射中子射線來破壞癌細胞的新療法「硼中子俘獲治療技術(BNCT)」備受關注。如果使用可耐受高電壓的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就能使加速器的尺寸縮小,裝置的引入費用也可降低到20億日元左右,僅為原來的幾分之一。羅姆已向初創企業「福島碳化矽應用技研」(位於福島縣楢葉町)出資,為在京都府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開展的臨床試驗提供支援。
在碳化矽功率半導體領域,羅姆與歐美半導體大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據英國調查公司Omdia統計,目前羅姆的功率半導體全球份額排在第10位,單就碳化矽産品而言,排在第4位左右。純電動汽車用途方面,美國特斯拉採用了瑞士意法半導體的産品,南韓現代汽車則採用德國英飛淩科技的産品。
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的增産投資也十分活躍。英飛淩在馬來西亞投資2800億日元建廠,打算2024年投産。意法半導體在義大利建設的新廠房將於2023年投入使用。
不過,在製造設備的設置等方面,碳化矽功率半導體需要進行與使用矽的傳統半導體生産不同的設置。即便建設了工廠,生産線也需要花費以年為單位的時間才能正式投産。
羅姆計劃2022年搶在世界大型企業前提高産能。使新廠房儘快步入正軌,以獲得大型訂單等,能在多大程度上率先抓住客戶將對公司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圍繞新一代功率半導體,使用化合物「氮化鎵(GaN)」的基板開發也備受關注。其頻率高於碳化矽,可以縮小充電器的尺寸或者減少零部件的數量。雖然碳化矽半導體在量産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如果氮化鎵的開發取得進展,就會成為與碳化矽競爭的半導體。
打算憑藉碳化矽功率半導體來實現增長的羅姆,可以説是在和時間賽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京都支社 新田榮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