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趁美國科技企業裁員擴大海外招聘
2023/03/31
日本的資訊和電機相關企業正加快在國外獲取人才。美國Meta(原Facebook)及亞馬遜將裁員超過1萬人,而日本富士通及東芝TEC則在國外增加招聘技術人員。雖然科技産業前景越來越不明朗,但這給待遇方面相較遜色的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招聘機會。有觀點認為人才流動將成為營造新競爭環境的契機。
![]() |
3月10日,因向美國西海岸矽谷的初創企業提供融資等而出名的矽谷銀行(SVB)經營破産的消息一出,影響迅速波及到科技界。矽谷銀行資産規模達到2090億美元,這在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屬於最大規模的銀行破産。在經濟減速導致對科技企業投資降溫的背景下,擔憂中長期影響的聲音越來越強烈。
美國科技企業曾在旺盛的IT需求下大幅增加招聘,而由於對增長放緩和經濟衰退的擔憂蔓延,2022年以後各企業開始大幅裁員。美國Meta近日公佈消息稱,除了去年公佈的裁員1萬1000人外,將新裁員1萬人。另外,谷歌、微軟及亞馬遜這些IT大企業也都宣佈在全球實施超過1萬人規模的裁員。
![]() |
也有觀點認為美國Meta等裁員將促進人才流動(Reuters) |
據來自美國就業資訊網站Layoffs.fyi的數據,2022年科技企業公佈的全球裁員計劃約為16萬人,達到上年的13倍。進入2023年以後,裁員仍在擴大,規模已接近14萬人。
由於大型科技企業大量擁有的技術人員一下子湧入再就業市場,工資水準等條件一直遜色的日本企業反而迎來了意想不到的招聘良機。
富士通除了在歐美和中國設立研究所外,2022年還在印度和以色列開設研究所等,正在海外擴大研究人員等的招聘。
伴隨印度研究所的開設,富士通以頂尖理科大學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生為主,招聘了19人。預計到2025年度將招聘50人,2023年度內正在將計劃提前,推進招聘工作。現在富士通日本研究所有700人,國外研究所有200人。富士通研究所的豐田建理事説:「希望將來(日本)國內和國外各佔一半」,計劃在國外將增加人員。
富士通為了方便獲取專業人才,還設立了專門針對研究崗位的人事制度。可以根據能力給出高薪,以此實現招聘外部的頂尖研究人才。美國的研究所1月首次由當地招聘的研究人員擔任負責人,通過提高國外人才的待遇等,應對人才競爭。豐田理事説:「在學生中,對於去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就業還能聽到一些擔憂聲。感覺對富士通的關注正越來越高」。
![]() |
大型POS系統企業東芝TEC將以美國國內的據點為中心,增加軟體開發人員。計劃到2025年度總體達到1800人左右,比2022年度增加約3成。該公司社長錦織弘信就美國的招聘情況深有感觸地表示:「目前IT行業正在進行裁員,狀況正在變化」。
美國國內也十分期待人才從大型科技企業流出的動向能夠有利於營造新的競爭環境。
「請最近被解雇並持有‘H1B簽證’(美國政府授權的一類工作簽證)的人與我們聯繫」,2022年11月,人工智慧(AI)初創企業DoNotPay首席執行官(CEO)約書亞·布勞德(Joshua Browder)在SNS(社交網站)上如此呼籲。
美國有很多來自印度及中國等國家的技術人員,如果被解雇後無法儘快找到新工作,就只能離境。對於布勞德的呼籲,不斷有人跟帖稱「已發資訊」「是否還有錄用意向」等。一直為獲得工程師人才而傷透腦筋的其他行業以及風險企業加強招聘的事例也不斷增加。
也有調查顯示,一大半被解雇的技術人員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
美國ZipRecruiter於2022年10月底實施的調查顯示,在被科技企業解雇的技術人員中,約8成在開始找工作後3個月內找到新的工作單位,其中近4成更是在1個月內就確定新工作。
另一方面,招聘崗位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將招聘網站「Indeed」刊登的美國軟體開發相關招聘廣告轉化為指數的數據(2020年2月1日為100,經季節調整後)顯示,2023年3月中旬下降到了103。2022年2月底達到230的峰值以後持續急劇下降,約1年裏招聘崗位數量減少了一半。
人才分散到不同行業
雖然大量人才被迫從薪資條件好的大型科技企業離職,但如果這些人才分散到初創企業或其他行業的話,發揮創新能力的機會將有望增加。有調查顯示,從科技企業離職的人進入零售、金融、醫療保健等領域再就業的比例達到近3成,未來工程師們大展身手的領域可能會越來越廣闊。
![]() |
正如2000年前後IT泡沫破滅後一樣,美國科技界過去也曾因為人才不斷流動而促進了社會發展。對於被指在創新能力上存在課題的日本企業來説,這也是一個錄用優秀人才的良機。日本工程師的工資水準在全世界處於較低水準,或許有必要採取調整工資和改善待遇等措施。
另一方面,之前因提供高薪等原因導致招聘競爭白熱化,因此被解雇的部分工程師的薪資條件可能會出現惡化。美國Indeed刊登的工程師招聘崗位的工資漲幅在2022年5月達到9%(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峰值,7月以後呈現下降趨勢。這一降幅甚至比工資漲幅同樣降低的行銷及會計等崗位還要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水口二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