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日本企業家對中國業務迷茫
2022/07/12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匯總了「100名日本企業家問卷調查」,針對在華業務的調查,逾5成日本企業家回答「風險正在上升」。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導致供應鏈陷入混亂,同時擔憂兩岸關係的日本經營者也很多。不過,關於今後10年如何調整在華業務的比重,逾4成回答「不知道」,似乎可以看出日本企業家對如何應對生産和消費大國風險的煩惱。
日本經濟新聞的這個調查以日本主要企業的社長(包括會長等)為對象,大約3個月實施一次,此次是6月16日至30實施,從143家企業得到了回答。
針對目前的中國風險,「正在上升」為55.7%,佔過半數,大幅超過「並未改變」(38.9%)和「正在下降」(0.8%)。而「沒有在華業務」僅為4.6%,對大企業來説,中國的存在感突出。
![]() |
對回答「正在上升」的73家企業詢問原因(可多選),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以93.2%高居首位。中美貿易摩擦為52.1%),擔憂攻打台灣的隱憂為50.7%。
MS&AD保險集團控股 (MS&AD Insurance Group Holdings)的社長原典之表示:「如果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以一定頻率實施封城,導致人流和物流明顯停滯,有可能對本公司業務造成影響」。
針對在華業務的方向性舉棋不定的日本企業家的糾結也浮出水面。詢問今後10年如何調整自身的在華業務比重,「不知道」以44.4%高居首位。「維持現狀」為33.9%,「提高」為17.7%。而「撤退」為零。
日本便利店連鎖企業全家的社長細見研介表示,「認為10年後仍處於不穩定狀態,持續關注事態發展」。清水建設的社長井上和幸表示:「有必要在關注中國政府動向的同時,有必要針對確保員工等的安全和供應鏈調整等,討論發生不測事態之際如何應對」。
日本企業苦心地與地緣政治風險保持平衡,希望分享約14億人的巨大市場的蛋糕。伊藤忠商事的社長石井敬太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仍存在不確定性,但與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增長率更高,生活消費領域存在堅挺的需求。也會利用中國合作夥伴的資訊網來應對風險」。
積水化學工業的社長加藤敬太表示:「在電子、移動出行和醫療等領域是主要市場之一。另一方面,中美對立和地緣政治上的風險等正在加劇,將不斷靈活應對變化」。
![]() |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兩岸發生戰爭的一隱憂也在加強。詢問「台灣有事」變為現實之際是否可能撤出在華業務,回答「不知道」的佔到76.4%。「不可能」為13.2%,高於「可能」的10.4%。
作為生産基地和消費市場,中國都成為巨大的存在。一家大型能源企業認為:「對於全球眾多企業來説,或許均將難以迅速調整供應鏈」,這一説法似乎很有代表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