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在全球範圍進入普及期

2023/05/01


      對擴大可再生能源至關重要的蓄電池已進入普及期。2023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將同比增長87%,增至30吉瓦,在5年內增長約10倍。鋰離子電池的價格在5年內降低6成,各國政府的鉅額補貼也起到支撐作用。不過,尚未達到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供給能力。

 

      要讓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電源,蓄電池不可或缺。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風能,輸出功率都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有必要完善在適合發電的時機將電力儲存于蓄電池、在惡劣天氣時使用的機制。

 

 

      美國調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進行了統計,拉動市場的是舉國推動可再生能源引進的中國。2022年新引進5.6吉瓦蓄電池,與2021年相比增至2.3倍。佔到整體的34%,按地區來看屬於世界最大規模。

 

      此外,佔整體27%的歐洲也在相繼建設大規模蓄電站。西班牙電力大型企業伊維爾德羅拉公司(Iberdrola)2022年投資2800萬歐元,在愛爾蘭啟動了0.05吉瓦的大規模蓄電站。

西班牙電力大型企業伊維爾德羅拉運營的大型蓄電池(西班牙西部)

 

      相比之下,日本佔比只為2%。截至2015年,日本在各地推進了實證試驗,曾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但在商用化方面行動遲緩。日本的可再生能源通過無論有無需求均以固定價格收購所發電力的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得以普及,因此用於蓄電用途的蓄電池的需求未能增長。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全球蓄電池的新增裝機容量到2030年將增至87吉瓦,達到2023年的近3倍。預計到2030年將以年均23%的速度擴大,可以説蓄電池終於進入了普及期。

 

      其背景是此前作為課題的製造成本的大幅下降。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作為蓄電池之一的鋰離子電池組的價格在2021年降至每千瓦時132美元,在過去5年裏下降了60%。

  

      與此同時,大量的政府補貼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美國能源部4月20日宣佈,對於屋頂太陽能和蓄電池等的引進,將提供最多3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

 


  

      設想鼓勵在住宅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統一控制分散的電力加以運用。這是被稱為「虛擬發電廠(VPP)」的技術,可利用蓄電池來調整因時間和地區而變動的電力需求,可在避免浪費的前提下使用電力。

 

      在一些地區,蓄電池已成為電力穩定的關鍵。在引領美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加利福尼亞州,2022年7月基於蓄電池的電力供應首次超過了核電站。

 

      在可再生能源剩餘的白天等時段將電力儲存在蓄電池中,在太陽光變暗的傍晚的需求期供應電力。在電力不穩定的時間段,即使不依賴使用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也可以通過蓄電池進行補充。

 

 

      不過,相對於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擴大,蓄電池的設置速度並未跟上。國際能源署表示,要在2050年實現全球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到2030年需要累計780吉瓦的蓄電池。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顯示,目前僅為500吉瓦左右,借助火力發電廠彌補短缺部分的情況仍在持續。此外,還存在設置場所偏重於政府援助優厚的美中歐這一課題。

  

      此外,電池生産地集中在中國也被認為是風險。國際能源署稱,從2022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産能來看,中國佔到62%。在面向純電動汽車(EV)的蓄電池領域,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獨佔鰲頭。

 

      在中美對立激化的背景下,美國拜登政府將鼓勵在國內製造蓄電池。2022年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IRA)將實施在美國製造蓄電池時減免稅金的機制,企業的新增投資接連不斷。歐盟(EU)也借助力爭早日通過的《凈零工業法案》(Net Zero Industry Act),鼓勵在區域內生産蓄電池。

 

      去碳化不可或缺的蓄電池在全球範圍內依靠政府補貼而邁向普及這一格局今後也將持續。在日本,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九州電力和中部電力管轄區內的電力出現過剩,出現了要求可再生能源運營商抑制發電量的輸出控制。

 

      供需的調整離不開蓄電池。除了支援日本國內的蓄電池産業之外,還需要制定政策,鼓勵對家庭和系統用蓄電站的投資。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外山尚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