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石油資金「爆買」日本股
2024/02/20
在2024年的東京股市,某些大盤股出現驚人的上漲。被視為買入主體的是被稱為「Oil Five」的海灣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SWF)。在倫敦和中東,面向主權財富基金的日本股票交易顯示出久違的盛況。
以拉動日經平均指數上漲的Tokyo Electron為例,2024年的漲幅達到40%,明顯高於日經平均指數(上漲15%)。究其原因,可以從某個指數中窺見一斑。
「FTSE Japan 100 Shariah Index」由符合伊斯蘭教法的日本企業構成,中東資金將其選為投資對象。截至1月末,該指數配置股票的首位正是Tokyo Electron。排在第2位的信越化學工業、第3位的日立製作所等,排名靠前的均為自2023年4月以來拉動日經平均指數上漲的股票。
![]() |
對於這種不顧短期的過熱跡象、猶如主動推高股價的買入行為,市場相關人士瞠目結舌。很多觀點認為,這可能是調整投資組合、從1月開始採取行動的大規模海外投資者--石油資金的買入。
在倫敦和杜拜,目前為了從中東基金獲得日本股票的投資委託,正在進行激烈的「爭奪戰」。
對投資公司和證券公司的採訪顯示,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為了獲得超額收益(Alpha,超過與指數掛鉤的被動投資的收益),正在全面擴大選擇日本個股的主動投資。
此前,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以被動基金為基礎,追加了追求長期高回報的私募股權投資(PE、未上市股權)。最近的「趨勢則是通過自主投資以量化分析來選擇股票,對被動投資加以補充」(杜拜的證券公司)。今後的焦點是主動投資的外部委託的增加。
![]() |
沙烏地阿拉伯的財政大臣賈丹擔任主權財富基金的董事會成員 |
目前最大的活動是由旗下擁有沙特證券交易所的沙特交易所集團(Saudi Tadawul Group)從2月19日開始在首都利雅得舉行的「沙特資本市場論壇」。沙特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的董事會成員、沙特財政大臣賈丹(Mohammed al-Jadaan)針對沙特資本市場和資本流動所作的演講是重頭戲。
數家日系投資公司等金融相關人士從倫敦基地前往沙特當地,努力維持和開拓人脈、收集資訊。一位高管幹勁十足地表示,「希望利用(日本)股價上漲的東風,在當地構築信賴關係,獲得外部委託」。據悉,在日本股票的外部委託方面,日本和海外合計有數十家投資公司展開激烈競爭。
中東海灣産油國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資産因油價走高而正在膨脹。調查公司Global SWF的數據顯示,2023年達到共計4.1萬億美元,比2018年增加了6成。佔世界主權財富基金資産總額的4成。預計到2030年,海灣産油國的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産將增加到7.6萬億美元。
Global SWF在2024年的年度報告中分析稱,被稱為「Oil Five」的5隻基金起到拉動作用。包括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阿聯酋(UAE)的Mubadala Investment、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阿布達比控股公司(ADQ)、卡達投資局(QIA)。它們佔到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等2023年新增投資額排名前10位的一半。
![]() |
阿聯酋的阿布達比投資局(2024年1月) |
各主權財富基金正在增加對日本的投資。在2023年的新增投資目的地中,日本(54億美元)在已開發國家中僅次於美國(829億美元)、英國(158億美元)和澳大利亞(73億美元),排在第4位。對美英澳的投資額與2022年相比減少,而對日本的投資額增加了63%。
據悉,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持有歐美、中國、印度的股票,作為新增資金的投資目的地,正在選擇投資仍然不多的日本、南韓和澳大利亞。
實際上,Oil Five不斷買入日本的個股。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正在增持光榮特庫摩控股(KOEI TECMO HOLDINGS)的股票。1~2月的16個交易日內買入了該公司股票,持股比例從2023年底的6.7%提高至7.7%。截至2023年6月還持有8.6%的任天堂股票。卡達投資局(QIA)在2023年6月也宣佈取得KOKUSAI ELECTRIC股票。
![]() |
以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為契機,中東資金成為攪動世界市場的存在。1980年代率先推進海外投資的科威特和擁有鉅額資産的沙烏地阿拉伯貨幣局(SAMA)一直在買入日本股票。據悉,在2000年前後的IT泡沫期,光通信(HIKARI TSUSHIN)的股價暴漲的背後也存在中東資本。
這次會給日本股市帶來什麼?目前,中東基金之所以選擇主動投資,是因為東京證券交易所提出改善企業PBR(股價凈值比)低於1倍的情況。據悉,東京證券交易所認為,根據經營狀況的優劣,企業的股價將容易拉開差距。預計將出現根據是否被投資者所選中,而導致企業股價分化的行情。
中東知名主權財富基金的一位管理者表示,「倫敦基地都是被聘用的專業人員。雖然王族偶爾會來,但我只是遠遠地看著他們」。在有些主權財富基金,如果2年左右沒有取得成果,就會被解雇,解雇管理者的事例也很多。爭取獲得委託的日本企業的投資能力也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西康平 倫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