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人生

2019/05/10


  在岸邊魚市購買的魚往往是最上品的。這些上品魚經過「數寄屋橋次郎」店主小野二郎的手一捏,就成了像寶石一樣晶瑩發光的壽司。小野二郎出生於日本大正年間,後來經歷了昭和、平成,如今進入令和時代。跨越4個時代已年屆93歲的小野二郎一直堅持做壽司的動力何在呢?

 

  有客人點了3貫壽司。小野二郎的動作乾淨利落,先做出赤身和小肌壽司,然後又選了星鰻。這一搭配可追溯到他匠人生涯的起點。

 

小野二郎在店內做壽司(攝影:井上昭義)

 

  1951年,26歲的小野二郎從靜岡縣帶著一個手提箱來到東京。手提箱裏裝的是廚師刀和廚師服。經朋友介紹,小野進入「與志乃」壽司店當起了學徒。當時這家店是日本「三大壽司店」之一的名店。

 

  做出全套壽司的師傅最後加的是星鰻。蒸過的魚肉柔軟彈牙,鹹甜的味道在口中交錯,「星鰻能做成這樣的美味,我至今難忘,真的是太厲害了」,小野二郎這樣回憶。

 

  小野二郎這一做就是70年。如今吸引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等世界名人前來品嚐,作為最長久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一直在不斷刷新記錄。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小野二郎本人的生活卻十分簡樸。平時坐地鐵,不喝酒,「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他逗趣地笑著説:「估計愛好就是一直工作」。那麼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做壽司呢?

 

  寄人籬下的小夥計 日夜工作的童年

 

  在遇到壽司之前,小野既沒有夢想也沒有目標。甚至沒有滿意的住處。

 


 

  小野二郎1925年出生於靜岡縣二俁町(現濱松市)。在他剛記事的時候,正是日本社會處於昭和恐慌中。「晚上,我媽媽帶著碗去熟人家要飯。我先吃,剩下的媽媽再吃」。後來日子越來越困難,小野被送到叔叔家。但日子也不好過,他就到當地的飯店當夥計,當時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

 

  打掃衛生、洗碗、送外賣,從早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淩晨。店裏不忙的時候就去學校,「記憶裏好像從來沒寫過作業」。在學校裏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在走廊裏罰站。「毫無幸福感。因為如果被趕出去,就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了」。於是,小野邊看邊模倣,在廚房幫忙,慢慢學到了一些料理的基礎。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小野被徵召到陸軍。「我當時坐在電車的最後一節車廂,揮舞著日本國旗。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看到家鄉吧。心裏想著我死定了」,當時腦袋裏只是想著要是能吃飽一頓白米飯再死就好了。

 

  二戰結束後,憑藉以往當夥計的經歷,小野二郎開始在濱松的飯館工作。他的刀工技術吸引了很多常客。「要不要去東京進修學習做壽司?」雖然料理並不是因為喜歡才選擇的行業,但小野也想有一家自己的店。「日本料理需要按季節採購不同的食材,食具也需要花錢。壽司的話,只要有一個櫃檯就可以了」。這一想法改變了他的命運。

 

  到了東京後,小野二郎被「與志乃」師傅做的星鰻壽司打動了,也被銀座的繁華所吸引。歌舞伎場和百貨商店復甦,從廢墟中崛起的人們充滿著能量。「如果能在銀座開店,一生只有一次足以」。他自出生以來第一次有了夢想。

 

  在別的學徒都出去玩時,他卻在一心一意地練習。「希望儘快能獨當一面」。結婚之後,這樣的生活也沒有改變。偶爾休假在家睡覺,年幼的次子和媽媽説:「有一個不知道哪來的叔叔睡著了」。因為平時都是在孩子睡著後才回家,早上很早就出門,所以孩子這麼説也不足為奇。

 

  小野二郎説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不過,他有著連續幾年、幾十年堅持努力的毅力。「有人説過壽司從‘月代頭’(注:日本江戶時代男性的髮型,也有觀點認為更早)時代就有了,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發揮的地方。但我有不同的想法,壽司一直在不斷變化」。

 

  蝦要根據客人的用餐時間將活蝦煮熟,使溫度和人的體溫相當。鰹魚不用噴槍而是用稻草燻製。20貫壽司左右的「主廚訂製功能表」已經是小野二郎的代名詞。不按顧客的點單出餐,而是根據不同的季節,以最大限度品嚐魚類的鮮美來決定材料和順序。

 

  不惜與師傅反目 也要在銀座開店

 

  39歲時,機會來了。

 

  「要不要試試在這裡開店?」在銀座數寄屋橋十字路口旁邊的大廈房東這樣對小野二郎説。當時在此營業的「與志乃」分店決定關店。作為分店長的小野二郎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但好像是因為合同變更産生的爭端。要不要在這個閒置場所開家自己的店舖,他的心裏受到了誘惑。大廈房東甚至跟他説:「可以提供資金支援」。

 

  小野二郎的師傅聽聞怒不可遏。「(師傅)很生氣,‘我們不要的地方,你為什麼要’」。這是在壽司方面給予他很多指導的師傅。對自己有恩有義。但「無論如何都想在銀座4丁目有一家自己的店。不管説什麼,就算和師傅翻臉也要這麼做」,小野二郎無法抑制對夢想的渴望。

 


  

  店舖取名「數寄屋橋次郎」。「二郎」因為「筆畫少,感覺上不了臺面」,所以改成了「次郎」。他高興得眉開眼笑,長舒了一口氣。「人生最美好的瞬間可能就是這一刻」。

 

  曾經居無定所的人生。寄養到叔叔家後,小野二郎幾乎再沒見過母親。就連父親什麼時間去世都不知道。出去打工、抱著必死的念頭當兵,只是為了能吃上飯而努力。「我一直在想,絕不能讓自己的家人、家庭這個樣子。所以我不再閒遊,而是努力工作、學習」。不停地做壽司,就是在守護得之不易的一方天地。

 

  什麼是幸福?小野説自己至今也「從未想過」。「不過,兒子和孫子都選擇成為了壽司匠人,這就是幸福吧」。小野一直以來認為,培養出接班人,自己一生的任務就完成了。但因為喜歡壽司,還是「想要去店裏」。今天也是身板挺直站在操作臺裏,捏著最高級的壽司。

 

  與優秀的人交流 給工作新鮮刺激

 

  小野二郎的興趣就是「吃」,喜歡的食物是「所有好吃的東西」。無論是法餐還是中餐,只要聽説哪個店不錯,就必定去瞧瞧,「為什麼好吃、是怎麼努力得來的」,在品嚐的同時也會反覆地琢磨這些事。

 

  他覺得最好的天婦羅在東京都江東區的「美川 是山居」。「炸蝦做得甘甜美味,蝦頭很香脆」。這裡食材的選定方式、油炸方法「全都別具一格」。

 

「美川 是山居」的炸蝦天婦羅(攝影:井上昭義)

 

  最初是由來店顧客向小野推薦了這家店。美川的店主早乙女哲哉也很喜歡小野二郎的壽司。小野招呼道:「每週來我這裡吃一次壽司」。小野最喜歡的烤鰻魚是東京都港區的「野田岩」。這家店在東京開有好幾家店,但「總店老闆烤出來就是不一樣。不愧是匠人的水準」。

 

  小野二郎和已故法餐大師喬爾·羅伯遜的交往終生難忘。羅伯遜第一次來小野的店裏時,吃上一口章魚壽司,然後説了句「有伊勢蝦的味道」。的確,小野所用的章魚産自有伊勢蝦的漁場。「真是味覺極其敏感的人」。儘管國籍、料理類型不同,他們卻成為了往來的朋友。羅伯遜的料理「好看又好吃」。與優秀料理人的交往,也為每天的工作帶來了新鮮的刺激。

 


 

  要想精力充沛地工作和享受美食,首先離不開健康的身體。因此,小野很注意「健步鍛鍊」。去店裏時堅持坐地鐵。儘管也想乘車,但提醒自己「坐地鐵有益健康」。一直工作的話,就沒時間曬太陽了,因此他年輕時經常去登山。「富士山登過13次」。只有腰腿健康,才能站在操作臺裏工作。至今仍能單腿立著穿褲子,這讓做醫生的朋友都感到吃驚。

 

小野二郎喜歡多走走(攝影:井上昭義)

 

  儘管小野稱自己「沒有什麼保持年輕的秘訣」,但前些日子在百貨店裏訂製襯衣時,店員問道「您大概75、6歲吧」。「嗯,差不多」,小野偷偷隱瞞了20歲。2020年就是東京奧運會了。小野從沒想過能在東京看上兩屆奧運會,「我現在很健康,保持下去就能看奧運會了」。

 

  小野二郎:1925年出生於靜岡縣。在料理旅館裏當過夥計,立下了當壽司匠人的志向。1965年在東京銀座開設「數寄屋橋次郎」。2007年在首次發行的《米其林東京》上獲得三星,以後一直保持了星級。從40歲起,他外出時即便在夏天也要戴著手套來保護手。「就算是同樣的壽司,也是用沒有皺紋的手捏出來的更好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佐木Takumi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