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已決定在2016年開始的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電站。為引進自主開發的新型核電站將投入共5000億元資金,到2030年前,力爭在發電能力和運作數量方面超過日美,成為世界最大的「核能強國」。
「十三五規劃」將在2016年春季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決定。中國將核電站建設作為經濟領域的主要政策之一,將擴大對主管部門和相關産業的支援措施。此外,推廣國産核電技術的方針也將被列入「十三五規劃」。
與此前的五年計劃中每年新建3~5座核電站相比,今後將加快速度。首先,到2020年之前,發電能力將提高至5800萬千瓦,增至2014年底的3倍。到「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的2030年,中國預計將有110座以上的核電站投入運作,這一數量將超過美國。
此外,中國強調了國産核能技術在國內的引用實例,目的為在與日本等國的出口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中國有意繼高鐵之後,將核電打造成基礎設施出口戰略的另一個支柱産業。不過,中國能否打消國內外對安全性能的擔憂仍是一個課題。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統計,中國目前運作的核電站為25座,26座正在建設當中。受2011年3月東京電力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的影響,原則上凍結了「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的核電站新建計劃。中國認為國産核電技術的安全性已經提高,實用化已提上日程,將再次轉為核能推廣政策。內陸核電也已重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阿部哲也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