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2015年新車銷量為2459萬輛,較2014年增長4.7%。受中國經濟減速影響,2015年的增長率為3年來的最低水準。為了刺激車市增長,中國政府從2015年10月實施了小型車減稅新規,現階段的購車需求出現復甦。但有人指出這只是在提前透支未來需求,車市前景反而更加充滿了不確定性。
中國以2459萬輛的新車銷量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規模大幅高於第2的美國市場的1747萬輛。
從不同品牌來看,2014年銷量冠軍德國福斯在2015年下滑了3.5%,在2014年排名第3的南韓現代汽車也下滑了4.9%。另一方面,美國通用汽車(GM)在2015年的銷量增長了5.2%,時隔3年再次奪回銷量冠軍。
日系車中的日産排在第4,其銷量增長6.3%。排在第5位的豐田汽車銷量增長8.7%。
2015年中國的新車銷量遭受了經濟減速和夏季股市暴跌的影響。汽車行業波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廣泛行業,對經濟的影響巨大。到2015年8月,中國新車銷量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對此抱有強烈危機感的中國政府在10月出台了排量1.6T以下小型車的減稅政策。
小型車購置稅從10%降至5%,1輛車的實際價格相當於降低了5000元左右。各大車企紛紛受惠,9月之前各家的表現則決定了全年業績的好壞。
結果顯示,10月~12月的新車銷量連續3個月保持2位數增長,推高了全年市場的整體銷量。但對於這種極端的V字型復甦,市場上「只是提前透支未來需求」的冷靜的觀點佔大多數。
廣東的一家4S店的銷售負責人透露,「各品牌(在12月)紛紛大幅降價,仍然勉強進行銷售競爭」。
自雷曼危機後購車需求疲軟的2009到2010年以來,政府首次推出小型車減稅政策。當時的購車需求一度復甦,但是減稅政策結束的2011~2012的兩年內,車市陷入長期低迷。
當時中國自身的經濟增長力強勁,可是此次減稅政策下的經濟本身也萎靡不振。從中期來看,提前透支未來需求的副作用巨大,甚至可能反過來對經濟復甦造成拖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同日也公佈了2016年的需求預期。預計2016年銷量為2604萬輛,較2015年增長5.9%。但在各大車企拼盡全力的價格競爭下,能否在收益改善的同時實現增幅擴大仍充滿不確定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