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於3月16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後舉行記者會,表示「可以頂住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強調了推動經濟在穩定軌道上軟著陸的姿態。呼籲稱在推進化解産能過剩等結構改革的同時,通過靈活的政策措施來防範失業增加和金融風險,千方百計打消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李克強:「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就不會硬著陸」
李克強在記者發佈會上強調「我們有政策儲備準備」。除了經濟減速之外,股價劇烈波動和人民幣匯率貶值等波及全世界,在海外市場,對中國領導層的經濟運作能力感到擔憂的聲音出現增加。
李克強強調稱,「我們並沒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但可持續的路,就是推進結構性改革」。李克強承認「中國經濟本身也在轉型,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在凸顯,所以説下行的壓力確實在持續加大」,同時呼籲稱,「通過結構性改革來釋放市場活力」。
 |
中國李克強總理3月16日在記者會上 |
李克強:「改革和發展是不矛盾的,我們恰恰可以通過結構性改革來釋放市場活力」
「供給側改革」的另一個支柱是化解鋼鐵和煤炭等行業的産能過剩以及淘汰無法創造利潤的「僵屍企業」。改革的意圖是為了在2020年之前保持年平均6.5%的「中高速增長」,將去掉經濟的贅肉,推動健康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但是,從短期來看,有可能伴隨失業和銀行不良債權增加等「陣痛」。
李克強考慮到國內的擔憂,針對為促進就業而出台的1千億元財政措施明確表示,「如有需要還可以增加」。此外還表示,「去年由於一些行業、企業經營困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同時強調銀行的自有資本和準備金充足,「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李克強:「實際上是要防範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一點是做到了的」
李克強在提及去年以來的中國股票市場動盪時表示,「有關方面採取綜合性穩定市場的舉措」,表示防範了金融風險的擴散。關於深圳和香港兩個證券交易所的互聯互通機制,明確表示年內啟動。
當然,不少觀點指出中國政府的臨時性應對措施加劇了市場的混亂。李克強也表示,「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們的金融監管體系」,承認了監管體系跟不上金融市場的變化這一現狀。
李克強:「中國經濟是困難和希望並存,如果從底盤和大勢來看,希望大於困難」
李克強以城市化的進展和創業的增加等為例,強調稱「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的潛力」。中國領導層表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GDP)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視為必須達到的目標。反過來計算實現目標所需的增長率,設定了「年均6.5%以上」這一增速底線。但是,只要稍稍弄錯政策運作,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就有可能超過希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