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PI自2009年來首次轉負,通縮風險幾何?
2020/12/10
12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0年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5%,為2009年10月以來首次負增長。雖然中國提前遏制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使經濟恢復正常,但收入的恢復速度緩慢,人們的節約意識增強。
11月CPI轉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下滑。中國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豬肉價格下跌13%。由於非洲豬瘟(ASF)等的影響,今年夏季之前豬肉價格一直高漲,目前豬肉供貨已恢復。11月僅豬肉價格就將CPI拉低了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在11月的記者會上表示,「除食品價格以外,其他的價格形勢是保持總體穩定的」。但去除食品以外的指數也下降0.1%,為2009年11月以來首次下降。
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在判斷物價時關注的「去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指數」也連續5個月僅上升0.5%。如果家庭開支中用於消費的金額相同,那麼食品等必需品降價的話,就容易把錢花在其他商品和服務上。目前的CPI並未顯示出這樣的跡象。
因為有的消費者對收入前景持慎重態度。國家統計局的消費者心理調查結果顯示,「收入預測」在6月達到底部後,到最近的10月一直持續恢復。不過,只恢復了上半年下滑部分的5成,未達到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中國經濟的生産及出口等企業部門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但目前尚未惠及家庭收支部門。
對未來收入持慎重態度的家庭越來越傾向於節約。企業紛紛通過降價促銷活動,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