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大競爭(上)索尼汽車先蘋果而動
2022/01/11
索尼集團已開始為推出自身的純電動汽車(EV)做準備。在電子産品領域,索尼此前一直被美國蘋果騎在頭上,在傳聞蘋果也將涉足純電動汽車的背景下,索尼為銷售自主品牌的汽車而搶先行動。融入IT和娛樂技術的「索尼汽車」的問世將加速汽車行業的變革,揭開純電動汽車大競爭的序幕。
![]() |
「希望宣傳新移動空間的價值,所以想以線下方式參展」,在美國科技展會「CES(國際消費電子展)」臨近開幕前的2021年12月底,索尼會長兼社長吉田憲一郎在高管出席的會議上這樣強調。
在美國,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肆虐,感染人數正在猛增。很多企業在展會開幕前夕取消了實際到會場參展的計劃。索尼內部也出現了慎重考慮參展的觀點,但索尼的一名高管透露,「吉田社長以非同一般的熱情力排眾議」。
「打造不暈車的汽車」
「我們將把汽車的價值由‘移動’轉變為‘娛樂’」,吉田社長這樣闡述通過涉足純電動汽車領域來促使移動工具行業發生變革的願景。他表示要讓汽車從移動工具進化並變身為享受娛樂的空間。將擁有優勢的圖像感測器、影音技術和內容匯集於一身之後,索尼汽車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例如,將成為「不會暈車的汽車」。索尼將開發讓人感覺可以像客廳一樣享受電影和遊戲等內容的不易暈車的汽車。索尼將應用在耳塞式耳機和頭戴式耳機領域培育的可消除周圍噪音的降噪技術,通過對懸掛系統進行控制,消除路面引起的車身震動。
還會充分利用在車內外安裝的多達40個的圖像感測器等。由此來感知人眼無法全部捕捉到的危險預兆,追求安全性更高的自動駕駛功能。
索尼的汽車開發歷史超過20年
實際上,索尼開發汽車的歷史已經超過20年。在2001年的東京車展上,索尼公開了與豐田共同開發的概念車「pod」。當時試製的是可以根據感測器讀取的駕駛員心理來點亮前照燈的「未來汽車」。後來,工程師們繼續秘密開發純電動汽車,2014年前後完成了自主開發的試製車。
「製造一些會移動的商品吧。會動的東西能令人著迷」,在時任首席財務官(CFO)的吉田憲一郎的呼籲下,多年的夙願終於朝著實現的方向邁出了步伐。與此同時,索尼還推進了錄用外部人才的舉措,在開發團隊中,有汽車行業經驗的人達到了一半以上。今年春季將成立以純電動汽車商業化為目標的新公司「Sony Mobility」,今後將著手確保更多的專業人才。
![]() |
2001年索尼與豐田共同開發的概念車「pod」(資料圖) |
雷曼危機之後,索尼在自2008財年(截至2009年3月)起的6年裏,累計最終虧損達到1萬億日元。之後除了將電視業務分拆為獨立的公司,還出售了個人電腦和電池業務,大力實施了結構改革。
如今,索尼已經整合為電子、半導體、遊戲、音樂、電影、金融6大業務。經過對現有業務反覆細緻的調整,預計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合併營業利潤將超過1萬億日元。作為下一項最重要的業務,索尼瞄準了迎來百年一遇的變革期的汽車行業。
提到索尼2000年代開始陷入的低迷期,有必要回顧索尼與蘋果的競爭的辛酸史。索尼曾經以隨身聽「Walkman」建立起來的攜帶型音樂播放器的堡壘,隨著蘋果向市場投放下載式iPod而土崩瓦解。智慧手機也一樣,因為敵不過iPhone,索尼在確保持續收費平臺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雖然擁有豐富的核心技術,但卻在技術創新的過渡期多次落後。
即使在業績已經恢復的如今,索尼仍在娛樂領域面對美國奈飛(Netflix)及亞馬遜等平臺運營商界的攔路虎。正因為如此,才必須向進攻型經營模式轉換方向。在因脫碳潮流而備受關注的純電動汽車領域,索尼搶在蘋果之前宣佈討論涉足該業務,可以説是想先發制人。在汽車行業迎來變革期的情況下,索尼正以過去為鑒,憑藉「破壞者」的姿態向汽車行業發起挑戰。
不過,索尼的汽車業務能否步入正軌仍是未知數。就安全性技術來説,傳統汽車企業擁有多年的積累。本田的社長三部敏宏對索尼的動向表現出靜觀的態度,他説「今後可能還會有其他行業的企業涉足汽車領域。我們將確定自己的競爭方式」。
合作戰略是關鍵
要實現索尼汽車,合作戰略將成為關鍵。由於純電動汽車不使用引擎,涉足門檻降低。在該領域,實力雄厚的馬達、電池、半導體廠商雲集,還出現了提供底盤的供應商。
索尼的純電動汽車「Vision S」委託奧地利企業麥格納斯太爾(Magna Steyr)生産車身,主要零部件與德國博世和大陸集團合作。除車輛設計外,索尼將專注於圖像感測器、通信系統、娛樂設備等自身擅長的領域。
與安全性相關的基礎部分採用了優先確定性能參數的普通汽車開發方法。而在5G通信等領域,則汲取了短時間內反覆進行驗證和改善的「敏捷開發(Agile)」等索尼在智慧手機中積累的經驗。指揮開發的索尼常務川西泉表示「將摸索新的生産方法」。
業務模式的構建也面臨課題。世界級馬達生産商日本電産會長永守重信表示「實現純電動化之後,汽車價格將降低到五分之一」。他認為純電動汽車將和家電、智慧手機一樣實現商品化,並出現價格暴跌。在中國,50萬日元左右的純電動汽車出現暢銷。
索尼的試製車是由機器狗「AIBO」的開發團隊負責研發的。該團隊活用了經由雲的持續收費模式和用戶社區支援技術。川西強調稱「將營造一個5~10年時間裏通過更新軟體使汽車發生進化的環境」,目標是構建可避免捲入價格競爭的業務模式。
雖然索尼並未提及純電動汽車的商業化時間,但吉田社長指出「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非常快。時機很重要」,顯示出了緊迫感。索尼面對的是一個不同行業的企業和新興企業林立的大競爭時代。如果輸在速度上,將無法成為領跑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廣井洋一郎、大本幸宏、湯澤維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