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買入日本」潮重現,但有陷阱
2022/10/08
梶原誠:海外資金正在買入日本的不動産。這能否成為日本經濟從「地面沉降」中捲土重來的契機?
「當然,今後仍將增加在日本的投資」。上周訪問東京的Kathleen McCarthy並未掩飾樂觀態度。她是在美國大型投資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領導託管資産達到3200億美元的房地産投資部門的人物。
![]() |
黑石集團在日本也擁有超過1萬億日元的不動産。2021年斥資約600億日元從近鐵集團控股(GHD)收購京都八條都酒店(京都市)等8處酒店設施成為了話題。黑石集團還將在日本投資租賃公寓、辦公樓和數據中心。
像Kathleen McCarthy這樣的樂觀看法並不罕見。在德意志資産管理公司(Deutsche Asset Management)負責房地産投資的小夫孝一郎連日來接待作為客戶來訪的外國投資者,忙於説明日本的情況。他表示,「這種火爆是安倍經濟學以來首次出現」。
安倍晉三政權的貨幣寬鬆預期帶來股價上漲、海外資金蜂擁而至的「安倍經濟學行情」開始於2012年11月。約10年後再次出現這種外資買入日本資産的局面,或將推高2021年僅為120億美元的對日本國內不動産投資額。
外國投資者關注日本的原因何在呢?投資者利用「收益率差(Yield Spread,投資收益率減掉作為融資成本的長期利率)」來衡量不動産的預期收益。這一數值2022年在主要國家中只有日本出現提高。
![]() |
東京都內的居民樓群 |
原因是與急於加息的美國等不同,日本銀行(央行)正在抑制長期利率。由於日元貶值,日本的不動産從外國來看顯得便宜。如果受到日元貶值的吸引,外國遊客出現增加,酒店的價值也將隨之提高。
這聽起來像是經濟景氣,但存在陷阱。海外資金對日本産生興趣,並非因為日本經濟強勁,而是因為經濟低迷。日本銀行因擔憂經濟惡化而無法提高利率、作為結果的日元貶值均體現出日本的脆弱性。
新冠疫情、俄烏衝突、通貨膨脹……在世界動盪的背景下,全球資金選擇的是美國。這是因為美國強大到能夠積極加息。
9月23日,由於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強,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創出年初以來新低。但是,按美元計算對比全球主要股價指數,美國超過中國、日本和歐洲,顯得一枝獨秀。
此外,資金流向也證實了這一點。即使在道瓊斯指數下跌11%的4~6月,外國投資者按年計算仍凈買入超過9千億美元的美國股票。Refinitiv Lipper的數據顯示,投資美國股票的全球投資信託截至2022年8月有522億美元資金流入。規模相當於投資美國以外股市的投資信託的流入額的6倍。
市場上有「最乾淨的臟襯衫(Cleanest Dirty Shirt)」這一説法。在世界整體面臨逆風的背景下,潛力被看好、進而被選擇的是美國。
![]() |
正因為美國是企業作為經濟引擎能夠強勁活躍的國家。美國確立了作為企業投資對象的地位。美國諮詢公司科爾尼(A.T.Kearney)根據對全球經營者的調查,每年發佈「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儘管第2位以下明顯發生變化,但美國自2013年以來連續10年排在首位。
從長期來看,企業充分發揮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實現增長,稅收將會增加,財政也將趨於穩定。應該看到,正由於美國能描繪出這種前景,到即使世界出現風險,美國仍從海外吸引資金,推動美元的獨自走強。
流入日本的不動産資金如果對企業增長構成支撐,外國投資者的關注焦點也將擴大至不動産以外。在安倍經濟學行情告一段落的2015年以後,外國投資者基本上持續賣出日本股票。目前的「買入日本」趨勢還有望成為外國投資者恢復買入日本股票的契機。
日本企業也具有動物精神。在東京的電子一條街秋葉原,存在編程比賽獲獎者等大顯身手的企業,那就是通過人工智慧(AI)支援企業的ALGO ARTIS。東北電力9月20日宣佈,調整把煤炭從外國供應商運至火力發電站的船隻調配計劃,每年將節省數億日元成本。
該公司源於日本IT企業DeNA的內部創業,在2021年獨立出來。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向ALGO ARTIS諮詢業務高效化的企業中,除了電力企業之外,鋼鐵和商社等股價長期低迷的企業突出。擁有宇宙物理學博士學位的ALGO ARTIS的社長永田健太郎表示,「企業也認識到改變的必要性」。
在首次公開募股(IPO)熱潮已降溫的如今,初創企業的融資面臨困難。正因為如此,如果投向不動産的資金流向ALGO ARTIS這樣的增長企業,將産生積極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不動産的賣方如何使用出售所得的資金。近鐵集團控股把酒店出售給黑石集團,另一方面,將向開發飛行汽車的SkyDrive(愛知縣豐田市)出資,正在探索新一代的運輸和城市建設。
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時隔23年被迫實施買入日元的匯率干預。低利率以及由此而來的日元賣出壓力讓市場上出現「弱勢日本」,這種局面或將推動海外資金進一步買入日本不動産。這些資金也將成為重振日本的種子基金(Seed Money)。是要充分利用還是藏而不用?答案不言而喻。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