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5月幾千日本觀光客隨日本政治家聚集北京,目的在於促進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無獨有偶,大約30年前,也有3000日本青年訪問中國,也是為了建立友好的中日關係。其實,我一直對這種大規模的活動抱懷疑態度,這種頗具聲勢的團體訪問真能改善兩國的關係嗎?
|
柯隆 |
無論是戰爭還是冷戰都是政治造成的悲劇,今天期望政治家領導兩國人民重建友好關係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政治家歷來是以自己的政治生命為重,中日兩國人民最應該警惕的是兩國關係被政治所利用,要建立一個平穩的良好的中日關係應該離政治越遠越好。
有民調顯示有90%以上的日本人對中國和中國人沒有好感,同樣,大部分中國人對日本和日本人也沒有好感。對這樣的民調結果很難評價,我們無法否定民調結果本身的真實性,但我想質疑的是中日兩國人民為什麼會討厭對方?因為我無法從一個個真實的中國人和日本人臉上觀察到真正的仇恨,只有當一些人自以為肩負著國家使命時我才從他們的臉上觀察到一種不忍目睹的仇恨。
我沒有聽説過在日本生活的華人被日本人仇恨而遇到麻煩,也從來沒有觀察到來日本旅遊的中國人抵制日貨,他們爭相搶購日本製造的電鍋,有統計顯示每一個中國人一次入境日本就要購物20萬日元以上(一萬人民幣以上)的日本貨。同樣我也沒有聽説有日本人在中國遇到過中國憤青的暴行。
正常情況下,兩國人民都很理智和冷靜,希望兩國劍拔弩張的畢竟是少數的極端分子。我們特別應該警惕的是政治家,政治家通常是表演天才,他們富於號召力,這種號召力有的時候會帶來很大危害。很多學者和評論家明確指出,日本的一些政治家去參拜靖國神社主要是為了迎合部分選民。這是職業政治家的特點。
領土問題和歷史問題應該通過外交渠道,通過協商以及專家對歷史的考證摸索和平解決的方法。但我們平時不能生活在仇恨中,保持良好的精神衛生狀態是建立平穩的中日關係的前提。大規模的訪問活動具有刺激性,可以給人帶來一種幻覺,似乎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但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長期以來,中日關係被政治家造成了一種假像,所謂「中日友好」,「世世代代友好」,「同文同種」,「一衣帶水」,全是些毫無意義的口號。建立平穩的中日關係首先要互相有所了解,保持一個平常心,互相尊重,至於説是否友好那要看具體的人和具體的事,任何人不可強求。
中日關係走到今天的確陷入了困難的狀態。30年前,日本人面對的是一個落後的中國,對中國頗具同情心,而那時的中國人看到一個比自己先進很多的日本,把他當作一個趕超的目標,多少還有一點謙虛要向日本學習的精神。今天,在GDP的規模上中國已經趕超上了日本,很多中國人面對日本已經沒有了謙虛,日本也對中國少了同情。
於是,中日兩國就面臨如何算老帳的問題。鄧小平説,領土問題留給後人解決,但他沒有説留給什麼時候的後人解決。另一方面,離二戰結束已經過去70年,有些日本政治家認為已經忍了70年,日本需要成為一個普通的國家,所謂普通的國家就是日本應該有國防有軍隊。這一點是曾經被日本侵略過的中國和南韓不能接受的。
所有這些問題,東北亞的首腦都無法坐下來協商解決,時而人民被政治綁架,其結果造成民族感情惡化。而另一些政治家視此為良機,動員選民實施友好親善之舉。這種政治秀對政治家很有用,但對構建一個平穩的中日關係可以説沒有任何意義。中日兩國需要建立由民間主導的和平穩定的關係。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