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老柯要説話 > 抗戰勝利70週年重新思考歷史觀

抗戰勝利70週年重新思考歷史觀

2015/08/15

PRINT

中日深度觀察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王毅外長在聯大會議上講話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説告誡世界要有勇氣正視歷史。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牢記王外長所敲響的警鐘。在此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想提醒各位國人:我們應該自問一下我們敢不敢直面自己的歷史,如果我們不敢直面自己的歷史,我們就很難説有資格要求別人直面歷史。我們一直批評美國人的雙重標準,所以我堅信我們不會信奉美國佬式的雙重標準。

 柯隆
        就歷史事實來説我相信一定是客觀的存在,就像二戰中中國一共犧牲了多少軍人和民間人士,但對於歷史事實的看法和表述往往因人而異,因為其中一定會夾雜個人的價值判斷,甚至是政治需要,所以,所謂的歷史觀通常不會是絕對客觀的。比如説我們今天回顧文革的歷史居然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主張文革沒有錯還應該繼續搞文革。

        必須承清的是對於錯誤的歷史事件不肅清流毒危害極大,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斷要求日本人正視歷史事實,深刻反省侵略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罪行。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大凡是人都有弱點,人的很大一個弱點就是不願意承認錯誤,古今中外歷來如此。耀邦總書記在為錯誤化為右派的幹部知識分子平反方面功不可沒,但他的工作限于給當事人平反,補發工資。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人們在處理歷史悲劇時總喜歡找一個或幾個替罪羊。關於這一點德國人比較好,他們徹底肅清納粹流毒。而日本人希望將戰爭責任都歸屬到甲級戰犯頭上,那甲級戰犯的家屬肯定有不服。戰後那段特殊時期,佔領日本的美軍深知天皇的責任是不能追究的,這就留下了歷史隱患。


  柯隆
的其他文章

  “安倍談話”真的那麼重要嗎?

  政府該不該救市?如何救市?

  從氣功“大師”王林出事説開去

  我們看不到人民幣國際化

  只有加速改革才能救股市

  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

  日本為什麼不加入亞投行?
 
  正視歷史從“抗日神劇”做起
 
  京都、奈良和北京
  
  讀不懂的股票市場

  中日關係離政治越遠越好

  中國足球為什麼總是輸?

  中日兩國領導人微笑握手

  和諧社會應該多一些幽默感

  重新思考中日友好
 
   

        同樣,文革的錯誤,甚至可以説是罪行完全歸屬四人幫,也欠公平。但改革開放初期如果深究毛在解放後發動的肅反、反右、大躍進、文革的責任,那情況不堪設想,至少當時的領導人有策略地回避了這個關鍵問題。當時在公審江青的時候,作為中國的第一夫人當堂喊冤也有她的道理。

         當然一定會有人説在歷史問題上內外有別,這是毛時代的一個“偉大”創舉,所謂分清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這種內外有別地處理矛盾的辦法作為毛時代的政治遺産至今發揮著重大作用。《炎黃春秋》上有一篇資中筠先生關於歷史觀的文章,大意是説中國的歷史觀歷來是當朝人不論當朝事,特別是官史絕對回避對當朝事加以評説。

        但是所有人都活在今天,今天是昨天的延續,無論內外矛盾,我們不從昨天的陰影走出來就無法過好今天的日子,更不要説明天怎麼過。

        回到上面所説的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而對其表述的歷史觀一定是主觀的這個命題,我們可以從一個國家、團體、單位或個人的歷史觀看出其價值取向。日本的老一輩領導人受過很好的漢學教育,誇張地説就是有中國情懷;而如今的日本新一代領導人更多是受美式教育影響,所以其言行很多不給中國人面子。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評日本領導人歷史觀的談話説白了就是要討回一個面子:日本作為一個侵略過中國的國家現在不能不給被侵略的中國面子。

        歷史問題有另外一個特質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被漸漸地淡忘,否則歷史就不會重演。歷史該不該淡忘這真不是一句話能夠説清楚的。有人非正式地對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人不知道1989年中國曾經發生了什麼。從到日本來旅遊的中國人的言行中我觀察不到任何民族恨的跡象。二戰後期有一個花崗事件,有很多中國勞工被強行帶到日本來赴苦役,有些勞工不堪折磨有的出逃,很多人再也沒有能夠回到祖國故鄉。日本每年春天由地方政府和民間舉行非正式的追悼紀念活動,有時也邀請勞工的後人來參加。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感到日本民間對過去那段不幸的歷史有相當的反省。

        我曾經為本欄目寫過一篇《中日關係離政治越遠越好》的文章。天下事一旦政治參合進來就會變得複雜甚至醜惡,我們的生活當中政治元素越少越好。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于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3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38
投票總數: 9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