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旅居日本以後,我去過絕大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旅行,但有兩個國家和地區沒去過:一個不想去的國家是北朝鮮,一個想去而沒有去的地區是台灣。為什麼沒有去台灣?很多朋友都跟我説,台灣是一個好地方,在台灣可以體驗到保存完好的中國傳統人文生態,我相信。但是因為我持有的是中國大陸護照,去台灣要辦簽證,而且要辦很複雜的手續需要很長時間。據我所知台灣人去大陸的手續則很簡單,我覺得這不對等,所以也就沒有動去台灣旅行的念頭。唯獨的一次是20多年前,從東京飛香港在台北中正機場暫停,機場候機樓有很多便衣警務人員,這是我對台灣的唯一印象。
 |
柯隆 |
此次台灣選舉毫無懸念,結果也是意料之中。但讓我非常吃驚的是民主制度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走向了成熟。一個好的民主制度有一個最起碼的條件,那就是選輸的認輸,選贏的寬容,不可咄咄逼人。蔡英文女士的勝選演説應該算是典範,在兩岸關係上她承諾不挑釁,維持現狀,對台灣人民她保證加速改革,她要求她的團隊謙卑。
回顧台灣的政治體制的發展,蔣氏父子統治台灣應該不能算是民主體制,李登輝接班後,推行民主選舉,但此公為人太偏執,都是住在台灣島上的居民,他非要挑起爭論所謂本省人外省人,不利於安定團結。我對李沒有好印象,因為他缺乏包容心。
陳水扁時期應該是台灣民主之路上走的一大彎路,此人在台灣的政治史上扮演的是小丑,那肚皮上的槍傷過於拙劣。馬英九應該算眾望所歸,據説此公為人廉潔奉公,形象也好,應該是一個理想的領導人,但人無完人,作為政治家缺乏戰略眼光,推動改革不力是民心離去的主要原因。
關於政治我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但我注意到蔡英文是一個不走極端的人,這樣一個中庸的女性能夠成為民進黨魁實在萬幸。特別是她也沒有叫囂所謂本省人外省人挑起民族矛盾,這是非常明智的。台灣的民主既然成熟,台灣的社會就可能達到天下大治。
唯一的不確定性因素應該是兩岸關係。去年來有過幾次有趣的遭遇,台灣遊客來東京旅遊,有一次在地鐵裏被不相識的日本人問:「Chinese?」於是被問的台灣人趕緊糾正:「Taiwanese?」我多少覺得有點滑稽,但這是台灣人的歸屬感(identity)。我發現最近來東京旅遊的香港人也會強調「我是香港人」。為自己的故里感到驕傲不是壞事,但這種應答的字裏行間包含了某種複雜的心情。
實際上長期以來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就是若即若離,蔣介石直到辭世都在做夢反攻大陸;中國大陸也從來沒有放棄主張對台灣的主權。我小的時候在大陸受教育,課本裏一定有一課是關於寶島台灣的,雖然台灣離我太遠太遠,那時我連上海北京都沒有去過。
很多年前,在東京和幾個一起做研究的華人研究員被請到中國使館吃飯,請我們吃飯的人説想跟我們學習學習。我們其中有一個是祖籍廣東的香港人,談話中這位研究員不經意用日語説了句「中臺關係」,請我們吃飯的人幾乎是條件反射式地加以糾正:「不存在什麼中臺關係」。我當時的唯一感覺就是:這世界上吃哪一碗飯都不容易。我怕自己在這種場合説錯話,那以後我就再也不參加這種宴請,説白了我這個人政治覺悟太低。
説實在話,作為一個外行我不認為在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大陸和台灣統一,當然我也不覺得台灣會獨立,嗨,沒有別的辦法,今天的格局是毛蔣給我們留下的遺産,這裡面亦或還有美國因素。大陸曾經有人提出所謂武力解放台灣。台灣人民生活得好好的,你施諸武力怎麼能叫解放?大陸和台灣,任何一方動武都是最愚蠢的行為。如果有一天蔡英文女士和習主席能夠會談真希望二位能夠坐下來簽署一個永不使用武力的協定,那將名流百世。
台灣不走台獨之路這是大陸和台灣人民的幸運,但是如果有一天大陸要和台灣統一,大陸就要在政治改革上有所進步。我不認為中國能夠一下實現和台灣一樣的民主選舉,但既然台灣在民主建制上邁出了一大步,大陸就沒有理由原地踏步。鄧小平首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那麼今天或今後的大陸領導人完全可以創新出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體制,這樣的話台灣和大陸的距離會越走越進。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