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超越「文革」?
2016/05/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迪:「516」前,內地香港均有文革紀念活動,有關文字見諸各網站。那場浩劫開始50年、結束40年,這些文革讚美者在説什麼,又究竟要做什麼?而文革否定派也通過海外傳媒密集發聲。肯定與否定的演説,並非當年受害者與加害者間的對立。50年前紅衛兵一代,多數歸隱山林,而牛棚一代,大多謝世。圍繞「文革」的輿論分裂,表明當前中國社會的深度分裂。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遊行的紅衛兵(cnsphoto-kyodo) |
文革能否再來?種種跡象讓人擔憂。改革中利益受損者、社會弱勢群體心存不滿,「美化文革」是他們的工具。有人説,中國不會倒退,因為中産社會呼之欲出。中産者不喜歡政治激進主義,不會附和文革再來的思考。今天,不論誰登高振臂,也難有萬眾響應。社會利益多元化,卡利斯瑪人物很難出現。
|
改革之初設計的制度現已「疲勞」。經濟轉型牽動億萬人命運,此刻他們敏感、不安乃至多疑。如有契機,難免人心動盪。政治浪漫主義,常高舉理想旗幟,以激越行動改造社會,實踐正義。這種言説,很容易獲得那些感到社會不公人群的附和、支援。
今天存在兩個文革。一是50年前那場暴力運動的事實,另一是今人解讀體系中的「文革」。前者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筆者經驗的文革,不是好社會。那個時代,如霍布士説是「萬人對萬人戰爭」的時代。今天中國社會種種扭曲、謊言、誣告、無賴、背信、不擇手段都在文革發酵放大,傳統文化遭受摧殘。
今天中國人追求好的社會。什麼才是好的社會?一個穩定、消除不安的社會,才是好的社會。怎樣才能創造、維護一個社會的穩定?這個社會必然是公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財富趨於平均化。但是,文革讚美派主張糾正改革過程出現的社會不公。他們強調其反官僚制意義,籍此定位其價值。但歷史證明,「繼續革命」無法繼續,一個以暴力建立起的社會,也肯定將會被暴力代替。借外國學者之口讚美文革也很可笑。西方學者的目的,是以「文革」為方法批評現代政治制度。西方語境下的文革讚美,毫不理由成為中國美化文革的依據。
文革讚美或批評,背後有強大的利益集團,絕非行政可壓制,更難以行政手段消融。文革結束後40年,仍有撕裂中國社會、輿論的魔力。45年前,中共關於文革已經明確否定,至少,中國社會要回到這個原點。因為沒有政治共識,在根本問題上對立的國家,很危險。
文革後百廢待興,當時中國政治共識明確,即否定文革,實現「四化」。但今天中國社會利益多元化,圍繞文革的言説對立,説明社會裂變,凝聚共識很難。但讚美文革的激情主義政治決非出路,而是造成社會分裂。
今天怎樣超越「文革」?日前,友人説起他與當年文革時代的「紅衛兵」同學一道,登門向被打老師道歉。對他們這一代人來説,也許這是最後與受害者和解的歷史機會。和解當然重要,更重要的迫在眉睫的輿論分裂。
中國社會充滿政治激進主義誘惑。但是,必須排除這種選擇,因為那是毀滅之路。今天數千萬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住房重負下深感壓力。他們都是政治激情主義的後備軍。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