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不甘賣輪胎,要轉向電動車幕後
2021/12/16
日本輪胎生産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將擴大車輛的維護等服務業務。計劃推進把日美歐的輪胎銷售基地變為純電動汽車(EV)的服務基地、讓新興汽車企業加以利用的構想。預計純電動汽車領域將形成産業的水準分工,不擁有工廠、店舖網也有限的汽車企業將增加。普利司通打算成為這樣的汽車企業的「幕後支撐」,將服務業務打造為僅次於輪胎的核心業務。
![]() |
8月,普利司通與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美國菲斯克汽車(Fisker Automotive)簽署了協議。主要著眼點是延長續航距離的輪胎輕量化等、純電動汽車技術的開發與産品交付,但實際上還有另一個意圖。對此,普利司通的首席執行官(CEO)石橋秀一透露稱「希望推動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在銷售和售後服務上進一步使用本公司的基地網」。
2020年上市的菲斯克汽車不保有自主工廠。車輛的組裝交給加拿大的零部件大型廠商麥格納國際和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等外部企業。該公司已開始在官網上啟動首款市售車「Ocean」的預約銷售,將自2022年11月啟動量産。
![]() |
普利司通針對輪胎的開發和交付與美國菲斯克汽車簽署了合同 |
把有限的資金集中投向開發和設計,不擁有工廠,銷售方面將重點放在網際網路上——像這樣的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今後將增加。有觀點認為,被傳計劃推出「蘋果汽車」的美國蘋果或將成為這樣的典型。
此前,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領域,由不同企業承擔設計、生産和服務等的水準分工的産品製造模式得以擴大。今後這一浪潮將波及零部件個數減少、結構變得簡單的純電動汽車。屆時,由誰來提供車輛的維護和修理、輪胎更換等需要實體基地的售後服務呢?
不斷推進的水準分工成為商機
普利司通的石橋CEO由此發現商機。計劃讓公司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形成的水準分工體系中,除了上游的輪胎銷售之外,進一步承擔下游的售後服務。這一計劃的關鍵是包括直營和連鎖(FC)的一部分在內、普利司通在日美歐達到約6100家的店舖網。石橋的構想是讓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將這些店舖作為服務基地加以利用。
除了菲斯克汽車以外,普利司通似乎還在與高檔純電動汽車企業、中國上海蔚來汽車(NIO)等推進談判。據稱,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方面也出現了希望利用普利司通的店舖網的聲音。
相關籌備工作正在加快推進。9月,普利司通向提供到府保養服務的美國Wrench出資10%。用戶可通過智慧手機等,提出電池更換和故障之際的緊急維修等委託。普利司通在美國運營著超過2200家的直營店。將通過對Wrench的出資加強服務,擴大客戶基礎。
![]() |
在歐洲,普利司通將在今後5年裏在總計1100家專賣店設置3500套充電設備。而在日本,該公司擁有「輪胎館」等約1100家直營和連鎖店舖。將擴大固定收費的輪胎檢查服務,加強與客戶的聯繫。
將「智慧輪胎」服務推廣至乘用車
普利司通加強專賣店的服務功能,是為了將此前面向法人的「智慧輪胎」業務在純電動汽車時代擴大至面向個人的乘用車。此前服務對象是卡車和礦山機械等。
該服務是通過卡車等配備的通信終端對車輛狀態進行即時監控。然後根據數據掌握駕駛的特點等,結合輪胎的磨損狀態等資訊,針對適當時間進行充氣和更換等向客戶提供建議。
普利司通2019年斥資1100億日元收購了涉足車輛數據管理的荷蘭TomTom車載資通訊(TomTom Telematics)。2021年9月又斥資逾400億日元收購了在北美面向超過6000家運輸企業提供車輛管理服務的美國Azuga Holdings,加強了相關體制。
今後,如何將法人服務應用於面向個人成為課題。石橋CEO強調「基於數據的服務也將由實體基地網提升價值」。
尋求與缺乏店舖網的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展開合作就是為此進行的佈局。首先將客戶吸引到實體基地,收集和分析車輛和輪胎的數據。除了推動用戶購買包月檢查服務等之外,還設想應用於利用相關數據來開發新産品和服務。
亟需擺脫低價格産品
在普利司通加快業務結構變革的背後,存在中國企業等新興輪胎企業的迅速追趕。據美國《輪胎商業》雜誌統計,普利司通、法國米其林和美國固特異等三大輪胎生産商的全球份額(按營業收入計算)從2000年的約57%降至2020年的約36%。
面向乘用車的低價格輪胎的競爭激烈,普利司通的盈利性不斷惡化。合併營業利潤率從2015財年(截至2015年12月)的約14%(日本標準)降至2020年的約7%(調整後,國際會計準則)。
為了改善盈利性,將以歐美為中心,縮小低價格輪胎業務。另一方面,將加快推進高附加值化,例如將輕量化等適合純電動汽車的技術在2030年之前配備於市售輪胎的9成。
服務業務也將成為改善盈利性的關鍵。例如卡車車輛管理的營業利潤率高達約20%。將把服務業務的營業收入從2019財年的逾5200億日元增加至2023財年的6500億日元,提高至全公司營業收入的20%。2024年以後作為與輪胎齊頭並進的核心業務加以培育。
摩根士丹利MUFG證券的分析師垣內真司表示「不僅是輪胎的出售、還通過服務賺錢這一戰略值得高度評價」。
作為最大競爭對手的米其林也將採取同樣的戰略。2017年收購美國NexTraq,2019年收購歐洲大型企業Masternaut,相繼收購了拓展基於車輛數據的服務業務的企業。
輪胎行業內2家最大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將轉向創造新市場,並為此展開激烈競爭。電動化帶來的汽車産業的結構性變化也正在推動輪胎行業的變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田邊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