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車加速電動化,本田要將銷量增至20倍
2023/03/27
本田最早將於2023年內在日本上市以馬達驅動的電動兩輪車面向個人的商品。這是該公司首次在日本國內面向普通消費者推出電動兩輪車。2025年之前,將共計在全世界推出10款以上的電動兩輪車型。以中國和印度等為中心,包括帶腳蹬的車型和電動自行車在內,將增加總體銷量。計劃在2030年將全球銷量提高到2021年的20倍以上,達到350萬輛,將加快推進兩輪車的電動化轉型。
![]() |
本田在日本國內首次公開了面向個人銷售的電動踏板摩托車「EM1 e:」(3月17日,大阪市) |
3月17日,本田在日本首次公開了電動踏板摩托車「EM1 e:」。該車預定於2023年夏季在歐洲上市,將逐步向日本等地區推廣。在歐洲的續航距離約為40公里。採用可更換式電池。目前價格未定。預計價格比排量為50cc左右的小型汽油摩托車貴。在日本國內,日本郵政等採用的商用電動摩托車已啟動銷售。
本田計劃2024年前,在中國、東南亞、歐洲、日本推出包括帶腳蹬的電動輕便摩托車(Mopet)及配備馬達的自行車在內的5款車型。2024年至2025年將追加推出5款電動摩托車。
2021年的全球汽油兩輪車市場規模大約為4800萬輛。本田是佔比超過三分之一(1700萬輛)的最大生産企業。另一方面,根據本田的推算,包括電動自行車等在內的電動兩輪車市場規模已擴大到5000萬輛。起到近距離代步作用的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在電動兩輪車市場上佔比9成,以最大市場中國為中心,已作為常用的移動工具逐步普及。不過,本田二輪車業務的高管表示「因為每輛車的價格為幾萬日元左右,此前本田很難正式涉足」。2021年,本田的電動兩輪車銷量僅為15萬輛左右,處於較低水準。
![]() |
日本國內外的製造商也已開始向電動兩輪車投入力量。雅馬哈引擎已經在日本國內推出了面向個人銷售的電動兩輪車「E-Vino(約3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萬元)」。計劃2050年之前使銷售的90%的兩輪車實現電動化。川崎重工業旗下的川崎摩托(Kawasaki Motors)提出的目標是在2035年之前,將面向已開發國家的主要産品改為包括混合動力車型(HV)在內的電動車型。
德國保時捷也在從事電動助力自行車業務。豐田的法國法人預定於2023年在該國推出電動自行車等,電動兩輪車也成為汽車製造商關注的領域。
在低價位的電動輕便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領域,雅迪(YADEA)及江蘇小牛電動科技(NIU)等中國廠商佔據優勢,在高價位的中大型電動摩托車領域,美國哈雷·戴維森及德國寶馬摩托車等歐美廠商走在前列。
雅迪創立於2001年,是電動交通工具的專業廠商。江蘇小牛電動科技也銷售從德國博世等採購馬達、續航距離超過100公里的電動自行車等。兩家公司都已開始在日本展開銷售。
哈雷將從事電動摩托車的部門剝離,成立了另一家企業「Livewire」,並於2022年上市。這一部門是從現有內燃機的摩托車部門剝離,從投資者方籌集到了電動化資金。在整個摩托車領域猛追本田的印度大型兩輪車製造商Hero MotoCorp於2022年首次公開了電動摩托車「VIDA」。該公司還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加快開發新商品。
電動兩輪車的車載電池價格較高,目前面臨著生産成本比內燃機高5成以上的課題。本田將在2026年前把全球的銷售規模提高到100萬輛。到2030年將進一步擴大到350萬輛。
本田提出了到2040年代中期在兩輪車領域也擺脫汽油車的目標。不過,新興市場國家對內燃機車需求強烈,到2030年將保持每年2千萬輛左右的兩輪汽油車産能。
高盛集團的分析師湯澤康太指出:「其他競爭企業提出了非常積極的銷售計劃,關鍵是如何儘快獲得量産規模」。要想推動電動車轉型,需要通過部件通用化及削減電池成本等建立即使量少也可以確保利潤的體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中博文、行方友芽
電動兩輪車:根據行駛時被允許的最高時速等進行詳細分類。在全球最大的電動摩托車市場的中國分為3類,最高時速在25公里以下的被稱為「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在50公里以下的是「電動輕便摩托車」、最高時速超過50公里的則歸為「電動摩托車」。本田也按該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