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熊本工廠投産,日本半導體走上復興路
2024/02/26
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2月24日啟動了作為該公司首個在日生産基地的熊本工廠的運作。預計將於2024年底前開始出貨。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開業儀式上致辭稱,將使日本和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更加強韌。
![]() |
張忠謀在開業儀式上致辭(24日,熊本縣菊陽町) |
日本政府制定了在國內鞏固半導體製造基礎的戰略,因此台積電的引進成為重頭戲。台積電的進駐成為催化劑,日本不斷新建和擴建半導體工廠,預計半導體投資額到2029年將達到9萬億日元規模。日本半導體産業的復興將從熊本開始。
張忠謀在開業儀式上表示相信這是半導體製造在日本復興的開始,向日本的半導體産業發出了聲援。
熊本的第一工廠將生産在汽車和數位設備上發揮高速處理大量資訊的大腦作用的邏輯半導體。除了日本國內汽車廠商之外,還將向索尼集團的圖像感測器等供貨。
為了穩定確保邏輯半導體的來源,索尼集團、電裝和豐田汽車分別將向熊本工廠的運營公司出資6%、5.5%和2%。
![]() |
台積電還計劃建設在日第二工廠,力爭2027年末出貨。第二工廠的投資額預計為139億美元。兩座工廠的總投資額將達到225億美元。
日本經濟産業省向第一工廠提供最高4760億日元的補貼。第二工廠最高補貼7320億日元。邏輯半導體在經濟安全保障角度的重要性提高,日本將在穩定確保方面取得進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開業儀式上發表視頻致辭時表示,「尖端邏輯半導體的生産對於我國的半導體産業和用戶産業來説都是很大一步」。
半導體的電路線寬越細,性能越高,台積電在微細化競爭中走在世界前列。
熊本工廠將從台積電的台灣工廠引進生産技術。這裡將成為涉足從控制工業産品的成熟半導體到面向生成式AI(人工智慧)等的尖端半導體的主要基地之一。
第一工廠將生産線路寬度為12~16奈米、22~28奈米的成熟半導體,第二工廠將量産6奈米尖端産品等。
在日本國內,半導體企業在邏輯半導體微型化競爭中落敗,無法生産出比40奈米更微細的邏輯半導體。邏輯半導體是控制汽車和工業機械的核心零部件,而日本在這一領域依賴從海外進口。
日本的半導體産業曾經具有世界第一的實力,在1988年佔到全球半導體市佔率的5成。如今全球市佔率已降至1成,落後於台灣、南韓和美國。一敗塗地的是發揮大腦作用的邏輯半導體。
台積電的熊本工廠標誌著日本政府描繪的半導體和數位産業戰略第一階段的開始。首先,以吸引台積電為契機,鞏固半導體的製造基礎。在此基礎上,強化使用尖端半導體的數位設備和服務,促進産業界的數位化轉型。
隨著台積電在日本建設工廠,衰退的日本國內半導體投資正在復甦。力爭實現最尖端半導體國産化的日本Rapidus公司也將從2027年起在北海道千歲市量産2奈米半導體。
受台積電的刺激,台灣的競爭企業也開始進駐日本。力晶積成電子製造(PSMC)也將在宮城縣投資約8000億日元,從2027年開始量産40奈米和55奈米半導體。該公司將量産台積電未在日本生産的通用産品,加強在日本國內的生産基礎加強。
從2022年到2029年,日本國內半導體工廠的投資額累計將達到9萬億日元。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高級諮詢總監南川明估算稱,日本國內半導體的産能(按12英吋換算)到2028年將達到月産226萬枚,比2023年增加約3成。
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半導體成為左右産業競爭力的戰略物資,各國競相推進相關振興措施。
日本也轉變了原本將重點放在通過自由競爭加強産業實力的政策。這是因為從經濟安保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産業的復甦變得空前重要。日本經濟産業省在2021~2023年確保了4萬億日元的預算。不僅是半導體,還將支援必要零部件與原材料的量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