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重工用自動駕駛船與中國企業競爭
2021/01/18
南韓造船企業三星重工正在加快開發無需船員操縱即可航行的自動駕駛船舶。力爭2022年實現商用化,有望實現緩解勞動力短缺和節能的效果。由於中國企業的崛起,該公司2020財年(截至2020年12月)的業績預計連續6年出現最終虧損。與此前的日本企業一樣,三星重工也希望借助尖端技術擺脫業績低迷。
2020年10月,在南韓南部的巨濟島,採用三星重工的SAS自動駕駛系統、長38米的船舶結束了單程約10公里的驗證試驗,順利抵達港口。無需船員在船上操縱,從相距250公里的管制中心遠端進行監視。
![]() |
三星重工的SAS自動駕駛系統可遠端監控船舶的情況(2020年10月的驗證試驗) |
只要輸入目的地,人工智慧(AI)可自主選擇最佳航線,在避開障礙物的同時航行。成為關鍵的是空間識別技術,即利用高性能攝像頭和雷射雷達反射波探測周邊狀況。這種技術還被用於汽車的自動駕駛。從管制中心借助船上安裝的多個攝像頭監視航行狀況並進行操控。駛向遠洋之際也可通過衛星通信進行控制,同時還支援5G。
普及自動駕駛船舶能大幅減少船員,有助於緩解日益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混雜海域的航行將變得順利,還有望縮短航行日程和改善燃效。在世界範圍內,歐洲企業和日本企業在驗證試驗方面領先。南韓企業此前被認為起步晚,但最近三星重工迅速追趕,在商用化方面領跑全球。
加速研發自動駕駛船舶的背景是造船行業的嚴重蕭條。在世界造船行業,中日韓三國企業佔建造量的9成,但因低價訂單大戰而陷入疲憊,大型企業之間正在推進重組。作為生存下去的應對舉措之一,自動駕駛船舶受到期待。這是中國企業仍然薄弱的領域。通過與自動駕駛系統配套獲得船舶訂單,預計有助於造船企業增加訂單和通過系統使用費增加收益。其戰略是擺脫單純的硬體競爭,磨練軟體層面的技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西岡杏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