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國際價格近期普遍出現下跌。作為指標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於6月25日創出約3年以來新低。而鋁和鎳則創出約4年以來新低。受最大消費國中國的股價下跌和信用收縮影響,有色金屬需求放緩疑慮正在升溫。
LME三個月期銅價格在25日的盤前盤後交易中一度下跌至每噸6602美元,創出2010年7月以來最低點。受美國就業情況改善推動,銅價曾在5月下旬漲至7500美元附近,但進入6月後走出了探底之旅,目前已經下跌約10%。由於國際行情走低,可鍛銅等銅産品的日本國內價格的下跌預期也在增強。
銅被廣泛應用於建築材料、電線和工業零部件等産業領域,中國佔世界消費量的約4成。由於短期利率急劇上升等原因,除一部分銀行之外,中小銅加工企業等也受到資金週轉惡化風險的影響。相關人士對中國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産開發今後能否持續産生擔憂,因為這將對銅的需求産生直接的影響。
中國國內銅庫存也呈現增加趨勢。上海期貨市場的銅庫存目前達到18萬9209噸,比5月底增加5%。由於去庫存化進展緩慢,上海市場的銅期貨價格也出現下跌。25日跌至每噸4萬8580元,比上月底下跌約7%。
另一個推動銅價下跌的因素是,按生産規模計算位居世界第2位的印度尼西亞格拉斯堡礦山將於近期全面恢復生産。由於5月中旬發生的塌方事故,該礦山此前處於停工狀態,21日,印度尼西亞政府同意該礦山恢復作業,24日起,已經開始恢復露天挖掘。
 |
中國銅庫存再次呈現增加趨勢(上海市) |
此外,其他有色金屬價格也相繼下跌。25日,在LME的盤前盤後交易中,鋁價跌至每噸1750美元左右,與創出近期高點的2月中旬相比下跌17%。而用於不銹鋼合金的鎳則跌至每噸1萬3800美元左右,相比創出今年以來最高點的2月4日下跌25%。中國是鋁和鎳的最大消費國,信用收縮和中小企業資金週轉惡化同樣構成了消極因素。
關於今後的銅國際價格,日本雙日株式會社有色金屬課長奧村聰指出,「受實際需求買盤支撐,每噸6500美元左右本應是底線,但由於投資基金等的拋售,短期可能下跌至每噸6000美元附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