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敲定「骨太方針」,重點是人才投資
2022/06/08
日本政府6月7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了「經濟財政運營和改革的基本方針」(骨太方針)。把首相岸田文雄倡導的「對人才的投資」放在重點位置,將在3年裏投入4千億日元。培養能創造附加值的人才將成為增長的關鍵。目前,日本的投資在政府和企業兩方面均在已開發國家中處於最低水準,彌補與世界的差距並非易事。此外,新資本主義的執行計劃也在內閣會議上敲定,體現到了骨太方針中。岸田首相在經濟財政諮詢會議等的聯席會議上表示,「將推進有計劃的重點投資和監管改革,實現增長和分配的良性循環」。
社會人的技能重塑、對數字等增長領域的勞動力轉移、兼職及副業的促進、終身教育環境的完善等將成為主要課題。關於數位技能,將把職業培訓講座的比例從目前的2成左右提高至逾3成。為了讓換工作更加容易,還將構建容易諮詢外部專家的體制。
![]() |
日本的潛在增長率在2000年代中期以後低於1%,持續低迷。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2021年數據中僅為0.5%。與希臘(0.4%)和西班牙(0.6%)處於相同水準,與美國(1.8%)和德國(1.3%)差距明顯。
儘管女性和老年勞動力增加,但由於整體人口減少,目前日本的勞動力觸及天花板。如果不擁抱數位化等趨勢、提升每個人的技能和生産效率,日本有可能落後於世界經濟增長。
此前的措施並不充分。日本內閣官房的統計顯示,日本企業對人才的投資額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在2010~2014年僅為0.10%。遠低於美國(2.08%)和法國(1.78%)。美法兩國呈現持平和增加態勢,日本則持續下降,差距正在擴大。
![]()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經濟財政諮詢會議和新資本主義實現會議的聯席會議上發言(6月7日,日本首相官邸) |
日本企業此前存在把人工費視為成本的傾向。近年來,由於數位化加速等背景,認為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是員工的技能和創意的看法加強。
日本經濟産業研究所的森川正之通過日本企業的數據進行估算,發現如果教育培訓投資的累計額達到2倍,勞動生産率將提高2.2%。尤其是服務業提高2.5%,效果顯著。
新資本主義的計劃針對此前的日本企業概括稱,「一直依賴廉價勞動力供給,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生産效率」,正在尋求修正這一做法。提出在截至2024年度的3年裏,把4000億日元用於對人才的投資。支援100萬人轉移到增長領域工作。
也有觀點認為力度仍然不夠。瑞穗研究技術(Mizuho Research&Technologies)的服部直樹估算稱,日本要把潛在增長率提高至與歐美持平的1.4~1.6%,政府和企業對人才的投資額有必要增至每年3.9萬億日元,而目前僅為1.6萬億日元。
服部指出,「更大規模的投資不可或缺」。尤其需要面向中小企業提供稅額抵扣和強化補貼。並非撒錢,而是需要提升勞動力能力的措施。
世界其他國家在這方面領先日本。丹麥由勞資協商職業培訓的內容,支援符合需求的技能提升。與豐厚的失業救濟配套的雇用政策被稱為「彈性保障」,推廣至歐洲各國。
瑞典于1974年頒布了保障就學休假和回歸工作崗位等權利的《教育休假法》。存在以整個國家推動工作後重新學習的土壤。在美國,包括員工教育在內的人力資本的公示取得進展,成為推動企業投資的壓力。
對人才的投資還將影響新冠疫情後的增長競爭。新加坡政府2021年攜手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啟動了讓有意換工作的人等學習數字相關技能的措施。
在日本的骨太方針中,看起來處於現有政策的延長線上的措施也很多。今後能否推出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日本增長潛力的有效具體政策成為關鍵。日本要加快勞動力移動,需要在增加投資的同時,政企攜手調整僵化的雇用體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