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宏觀經濟 > 新興經濟體已不能依賴中國

新興經濟體已不能依賴中國

2015/04/02

PRINT

  這已不是第一次源自中國的通貨緊縮壓力動搖全球。

  第一次是在2000至2005年左右。當時的中國依靠廉價勞動力生産和出口了大量廉價商品。從鞋子、服裝及傢具等輕工業産品到電視、手機等相對高科技産品。主要已開發國家都受到了降價壓力。日本企業也因商品價格下滑,收益持續惡化,這也是日本陷入長期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

  不過,本輪通貨緊縮壓力不由中國出口引起,原因是中國的進口銳減。通過出口資源實現經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面向中國的出口大幅減少,找不到賣家的資源出現過剩,結果産生了嚴重的供求失衡。

  新興經濟體開始依賴中國是在雷曼危機之後。提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中國取代了忙於收拾金融危機爛攤子、需求減少的歐美,創造了新的世界性需求。中國各地紛紛增加鋼鐵及水泥等工業材料的産能,汽車及家電等的生産也逐漸擴大。因此,僅靠國內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能源和資源,要從全球各地進口。中國從資源出口國搖身變成了進口大國。炒作需求的熱錢也流入商品市場,資源價格持續上漲。

  新興經濟體預測中國的需求將繼續擴大,進而增強了産能,而中國的資源需求卻轉為縮小,於是出現了産品過剩和價格下滑的局面。1~2月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減少0.9%,減至為1.46億噸。進入2015年後原油進口量也轉為減少。 

  中國的經濟形勢比表面上還要嚴峻。中國將2015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7%左右。單從數字來看,只比去年實際增長率7.4%下滑了0.4個百分點。不過,中國政府的各部門被認為具有根據國家給出的增長率目標來「統計」數據的傾向。據稱,有時實際增長率較低,但由於害怕被上級批評,往往會偷偷將數字提高。因此有不少聲音質疑,「與中國政府公佈的增長率相比,中國經濟實際形式更加嚴峻」。

  除非中國的需求再次出現正增長,或者出現可以替代中國的大買家,否則這巨大的資源供求差距將無法消除。資源出口越是依賴中國的國家,其受到的反作用也將越大。

  (吉田涉 新加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9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3
投票總數: 4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