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推算:朝鮮2017年實際GDP下降3.5%
2018/07/23
南韓銀行(央行)7月20日公佈數據稱,2017年朝鮮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上年下滑3.5%,時隔2年出現負增長。礦業和製造業的生産大幅減少,因此産生了負面影響。可見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構成直接打擊。
朝鮮的GDP在2016年增長3.9%,曾創出17年來的最高水準,但2017年僅為30.882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30億元),轉為減少。下降幅度也創出1997年以來的最大。1997年處於朝鮮「艱苦行軍」時期,曾導致大量餓死者出現。當時GDP曾創下6.5%的降幅。
此次降幅最大的是礦業,下降11%。煤炭生産減少産生巨大影響。關於煤炭,由於2016年9月核子試驗的影響,同年11月的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對出口設置上限,2017年7月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之後的同年8月安理會發起新一輪制裁,發展為全面禁運。
製造業中的重化工業萎靡不振,下降7%。似乎是能源不足産生了影響。
出口為17億7000萬美元,下降37%。由於經濟制裁,煤炭等礦物和服裝難以出口,産生了負面影響。進口為37億8000萬美元,增長2%。化工品的進口增長。
名義國民總收入(GNI)為36.6萬億韓元,僅為南韓的47分之1,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為146萬4000韓元,僅為南韓的23分之1。
朝鮮並不公佈經濟指標,南韓央行自1991年起通過相關機構取得數據,推算朝鮮經濟增長率。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鈴木壯太郎 首爾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