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歐和新興經濟體等國組成的20集團(G20)將於4月10、11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圍繞烏克蘭問題,歐美與俄羅斯的對立日益加深,在此的背景下,世界經濟能否在各國的協調中增長成為課題。已開發國家的低通膨以及受美國縮小量化寬鬆影響,新興市場國經濟面臨不穩定等風險也浮出水面,G20會議的實際效力將經受考驗。
「面臨著3大難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2日發表演講總結了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
這3大難題分別是(1)日美歐的低通膨狀態將呈長期化;(2)受美國縮小量化寬鬆影響,新興市場國經濟變得不穩定;(3)地緣政治學風險出現增強。受此影響,世界經濟的低增長可能走向長期化。
在拉加德列舉的3點中,最大的焦點是地緣政治學風險。圍繞烏克蘭問題,美歐與俄羅斯的對立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聲音擔心這將對世界經濟整體産生消極影響。
|
拉加德在澳大利亞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發言(澳大利亞雪梨,2月23日,AP) |
為了使世界經濟回歸穩定增長,G20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在2月份于澳大利亞雪梨召開的上次會談上提出了「爭取未來5年將全球經濟增長率提高2%」的數值目標。並就各國在11月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召開首腦峰會之前制定出具體政策協調計劃達成共識。
但是隨後烏克蘭局勢趨於緊張。俄羅斯宣佈將克里米亞併入本國,已開發國家與俄羅斯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由日美歐等國組成的七大工業國(G7)首腦決定缺席原定6月份在索契召開的G8峰會。
「G20也在討論採取進一步措施」,圍繞11月的G20峰會,今年的主席國澳大利亞3月下旬提及了將拒絕俄羅斯參加G20峰會的可能性。G20的協調體制充滿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即將於華盛頓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成為G8體制崩潰後,歐美與俄羅斯在官方場合進行磋商的首個機會。
圍繞烏克蘭問題,G20成員的態度存在分歧。聯合國3月下旬通過認為作為俄羅斯將克里米亞併入本國依據的全民公投「無效」的決議時,日美歐等國投了贊成票,而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新興市場國顧及到俄羅斯,大多投了棄權票。
2008年秋季的雷曼危機後,G20峰會作為「金融峰會」被升格為集中探討經濟和金融問題的國際協調的「主要舞臺」。2008年8月,俄羅斯入侵喬治亞。美俄對立加深,不過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俄羅斯也被拉上了世界合作的談判桌。
雖然世界經濟處於從金融危機中復甦的過程,不過增長速度緩慢。為了達成在雪梨會談提出的「未來5年將全球經濟增長率提高2%」的目標,是否會讓俄羅斯參加政策協商,並擺脫低增長風險呢?在華盛頓的會談上,G20政策協調的有效性將經受考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