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535億美元貿易大單9月才開始準備
2017/11/10
中美企業在11月9日簽署了總額約為2500億美元的協議。在中美兩國政府的主導下,兩國企業自9月開始才開始準備工作。雙方希望借中國購買能源和飛機來糾正貿易失衡,但簽署的合同中大部分是無法保證交易執行的「備忘錄」和「協議書」的形式。此外,侵害智慧財産權等結構問題也沒有解決,川普政權的貿易政策仍未敲定。
為配合首次訪華,川普9月命令商務部長羅斯組建美國企業代表團。羅斯在9月下旬親自訪華,會晤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雙方迅速做好了簽署鉅額合同的準備。
不過,從準備到簽約的時間只有2個月。表面上的合同總額達到了2535億美元,接近年度貿易逆差額(近3500億美元,美國商務部調查),但購買波音飛機和美國産大豆等大部分內容僅為「協議書」和「備忘錄」,對於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仍力度不足。
川普政權之所以轉向依靠民間打造政績,是因為在1年前的大選中他曾承諾要削減貿易逆差但缺乏妙招。在大選中提出的「對中國産品徵收45%關稅」、「將中國指定為匯率操縱國」等極端政策並不現實,已經煙消雲散。美國經濟目前表現強勁,消費和投資不斷增長,這反而會導致貿易逆差呈現擴大趨勢。
美國企業要求川普政權在對華戰略上包含解決侵害智慧財産權等問題在內,要制定貿易和投資規則。以IT(資訊化技術)企業為中心,美國企業在進入中國時,存在被要求轉讓技術的情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也考慮採取經濟制裁措施,基於「301條款」啟動了調查。儘管日本政府也敦促中國完善貿易規則,但這些結構問題在本次(川普政權下的第3次)中美首腦會談中也被擱置。
對於高呼「讓企業和就業回歸美國」的川普來説,削減貿易逆差是競選綱領的核心。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重新談判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放棄在2017年內達成協定,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看不到具體的修改舉措。總統大選過去1年,川普政權關鍵的貿易政策仍在迷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浪武史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