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元計算的日本出口産品價格正在上升。2013年比上年上漲了9.3%,自發生第2次石油危機的1980年以來,漲幅時隔33年再創新高。與過去的日元貶值局面不同,日本企業避免下調海外銷售價格以確保利潤的趨勢出現了增強。這體現出通用品的本地化生産持續擴大,同時在日本生産的産品已經轉向價格競爭力強的高附加值産品。
對依據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數據計算的反映出口物價的平減指數(Deflator)進行分析後可以發現,出口平減指數2013年10~12月(修正值)環比提高1.1%,連續5個季度實現增長。在最近出現日元貶值局面的2005年,在1年裏出口平減指數僅僅增長了2%。而2013年的增長幅度接近其5倍。
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底,日元對美元匯率下跌約20%。據日本內閣府估算,如果日元貶值到這種水準,優先確保市佔率的日本企業的行動將體現出來,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價格(以美元計價)將下降17%左右。
但是,自2012年11月至去年底,當地的銷售價格僅僅下降了6%。對此日本內閣府表示,「(企業)已經出現避免下調當地價格以擴大收益的傾向」。
事實上,如富士重工業所表示的「不打算利用日元貶值帶來的外匯兌換收益增加北美市場等的銷售獎金」,日本汽車廠商類似的聲音很多。此外,三菱化學控股集團等日本化學廠商也表示「即使在避免價格競爭的意義上,也不會因日元貶值而下調出口産品的價格」。
日本企業在持續停止電視等的國內生産,同時已將在日本生産的産品轉變為附加值更高的商品。如果價格競爭力夠高,即使不降價也有望獲得一定的需求。
出口産品價格的上升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據日本財務省的法人企業統計數據顯示,日本企業2013年10~12月的銷售額經常利潤率為4.9%。即使與大型企業相繼刷新利潤新高的2000年代中期相比,日本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正在提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