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政府為了11月在北京召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之際實現首腦會談,首先將尋找雙方外長在8月10日在緬甸舉行的東盟(ASEAN)地區論壇(ARF)上進行接觸的機會。7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舉行了會談,據悉,雙方已經開始就舉行首腦會談展開調整。
中日兩國自從日本將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的2012年9月以來,至今尚未舉行過外長會談。據相關人士透露,中國方面將尋求首先在東盟地區論壇上尋找站立交談的交流機會,而非正式會談。
在中國,外交部對外交政策的影響力有限,而是受到最高領導人動向的左右。在到目前為止的私下的事務級磋商中,中國方面僅僅闡述了一貫主張。通過5月訪華的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和7月訪華的福田,中國方面獲得了「首相安倍晉三在就任期間不會再次參拜靖國神社」的感觸,這似乎也在産生影響。
當然,中國方面對日本的不信任感依然根深蒂固。「如果在首腦會談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將難以忍受」(中日有關人士),中國要求安倍明確表示「不參拜靖國神社」。在習近平與福田會談過去不到1周的8月1日,日本決定對包括尖閣諸島一部分在內的無名無人島進行命名。這一天正值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中向清朝宣戰120週年。中國方面認為日本有意圖地在這一日宣佈命名,正在加強反對。對權力基礎日趨自信的習近平也可能拒絕改善對日關係,而是走向加強強硬姿態的方向,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安倍自就任以來,一直敦促中國同意舉行對話。安倍方面將此次習近平與福田會談視為良機,計劃為舉行首腦會談而營造環境。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4日的記者發佈會上表示,「對話的大門永遠敞開,希望中國也採取相同姿態」,對於在APEC之際舉行首腦會談顯示了期待。日本政府計劃探討外相岸田文雄和中國外長王毅在緬甸舉行非正式接觸的可能性,同時希望再次確認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時確立的中日兩國間「戰略性互惠關係」的重要性。
日本方面的立場是,「應在互不設定前提條件的情況下開誠佈公地進行對話」(安倍)。日本認為並不存在有關尖閣諸島的領土主權問題,不打算接受中國主張的「擱置」論。同時中國方面要求日本明確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但安倍周邊人士表示,「這等同於向中國方面屈服」,認為不應明確作出承諾的聲音非常強烈。
(島田學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