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在西非蔓延的伊波拉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TO)8月12日公佈了委員會討論結果,認為使用未經批准的試驗性藥物進行治療「合乎倫理」。在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情況下,因伊波拉出血熱而死亡的患者人數不斷增加,考慮到這一狀況,世衛組織將同意美國率先使用未經批准的試驗性藥物進行治療。
世衛組織此前還從未同意過使用尚處於動物實驗階段的未經批准藥物。在1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世衛組織指出,「(伊波拉疫情)正陷入難以控制的狀況」。
世衛組織在委員會聲明中表示,「我們得出的全體意見是:僅限於此次疫情擴大,如滿足特定條件,實施尚未證實效果與副作用的治療是合乎倫理的」。要求以充分説明和得到患者同意為條件,並對安全性和效果進行驗證。
美國對在西非利比利亞感染了伊波拉的2名美國患者使用了未經批准的藥物「ZMapp」。世衛組織在了解上述情況下做出了此次判斷。隨著世衛組織的表態,今後使用「ZMapp」等未經批准的試驗性藥物進行治療將成為一個選項,但實際運用中至少還面臨3道障礙障礙。
首先是難以大批量生産。生産「ZMapp」的是美國第二大煙草公司雷諾煙草的子公司Kentucky Bioprocessing。該生物科技公司為製造抗體,需要培育基因改造煙草來生産藥物。因此生産一定數量的藥物,估計最少也得花上數月的時間。而據美國媒體稱,該種藥物已沒有庫存。
第二道障礙是成本。加拿大特克米拉製藥(Tekmira Pharmaceuticals)公司正在研發另一種被稱為「TKM Ebola」的藥物。這種藥物應用了名為「RNA干擾」的原理,可抑制致病蛋白質的生成,但在體內容易分解,開發存在一定難度。
兩家公司均從美國國防部得到了超過100億日元的資助用於新藥的開發,但即便是最終完成,預計成品藥物價格也將非常昂貴。目前,伊波拉疫情發生在貧困的西非周圍地區,昂貴的新藥要得到應用存在困難。
第三道障礙是醫療倫理。在無法提供足夠數量藥物的情況下,應當給誰優先使用就成了問題。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醫學倫理部主任亞瑟·卡普蘭在美國報紙上提出「應當優先給醫療人員使用」。
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截至8月9日,死於伊波拉出血熱的患者已經達到1013人。據路透社報道,在西非利比利亞感染伊波拉後被送回國的西班牙傳教士(75歲)12日在馬德里的一家醫院死亡。這是首位在非洲以外地區死亡的伊波拉病毒感染者。
(原克彥 日內瓦,川合智之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