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聯合國大會開會期間啟動了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美國總統歐巴馬在9月24日的演説和首腦級會議上,呼籲外界加強打擊「伊斯蘭國」的決心和提供支援,力爭營造美國內外的輿論。另一方面,毀滅「伊斯蘭國」的地面戰等課題仍然眾多,難以消除倉促行事的印象。戰鬥的長期化將成為必然的局勢。
 |
歐巴馬在白宮發表聲明(reuters-kyodo) |
「將與夥伴國並肩戰鬥。需要一定的時間」,歐巴馬23日在出席聯合國大會之前在白宮發表聲明,強調了與夥伴國的合作。如果著眼於長期戰,不得不大幅削減國防費用的美國將很難單獨應付。同時也很難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援和理解。這種判斷滲透于字裏行間。
歐巴馬宣佈擴大空襲是在9月10日。美國為何這一時間點啟動對敘利亞境內目標的空襲呢?最大原因在於聯合國大會。在16日開幕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國務卿克里擴大了外交戰,而在19日有關與「伊斯蘭國」戰鬥的外長級會議上,通過了團結一致採取行動的聲明。
此外,還同敘利亞周邊國家進行了單獨磋商。伊朗認為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違反國際法」,但同時也承認「伊斯蘭國」構成威脅。通過此次空襲可以看出美國嚴密的計劃——克里借聯合國大會之機進行最後的關係疏通→開始空襲→歐巴馬呼籲外界加強打擊「伊斯蘭國」的決心和提供支援、組建意願聯盟。
另一個理由是美國輿論。《紐約時報》和美國CBS電視臺最新的輿論調查顯示,支援歐巴馬應對「伊斯蘭國」舉措的受訪者僅為39%,而不支援者則達到48%。由此可以看出輿論認為,在2名美國記者被「伊斯蘭國」殺害,殘忍影像被播出的情況下,歐巴馬的行動不夠充分。
距離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還剩下1個多月。如果誤判輿論動向,有可能直接影響到選舉結果。在野黨共和黨候選人在選戰中譴責了歐巴馬應對「伊斯蘭國」的舉措。「外交在選舉中不會影響選票」這一美國普遍説法被顛覆,外交姿態上的領導人形象已經成為選戰的爭論焦點。
最後是幾乎已經掌握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基地這一軍事層面的理由。美軍使用偵察機,收集和查明了基地資訊。
美國在伊拉克開始空襲是在白天,而在敘利亞則是淩晨。選擇了「伊斯蘭國」最難以發動反擊的時段,由此可以看出敘利亞的複雜情況。美國的想法是由於難以在軍事層面聯合與美國敵對的阿薩德政權,希望在最初階段進行打擊。
今後與伊斯蘭國的戰鬥將何去何從?要摧毀「伊斯蘭國」,地面戰不可或缺。美方的如意算盤是,地面戰交給伊拉克政府軍,在敘利亞地的面戰交給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但這兩方面目前均不具備與「伊斯蘭國」勢均力敵的作戰能力。依賴其他國家的地面戰有可能演變為前景難料的消耗戰。
美軍戰線已經從伊拉克擴大至敘利亞。與「伊斯蘭國」的戰鬥將促使此前力爭結束與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的歐巴馬外交戰略發生根本性改變。
(吉野直也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