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首爾中央地方檢察院10月8日以有關朴槿惠總統行蹤的報道損害朴槿惠等人名譽為由,在未實施拘留的狀態下,對撰寫報道的日本《産經新聞》前首爾支局長加藤達也(48歲)以基於《資訊通信網法》的損害名譽罪提起了訴訟。對於檢方此次實施的搜查,南韓國內外各方面以「可能威脅報道自由」為由表示了擔憂,但青瓦臺(南韓總統府)和檢察當局一直保持著強硬姿態。
 |
《産經新聞》前首爾支局長加藤達也(2日,首爾) |
加藤8月3日在《産經新聞》網站刊登了題為《朴槿惠總統在客輪沈沒當天行蹤不明……或與某人會面?》的報道。文章引用了南韓最大報紙《朝鮮日報》專欄和「證券街有關人士」的説法等,稱「有傳言提到朴總統與男性的關係」。南韓總統府否認了傳言內容。
在該報道刊登後,南韓多個市民團體對此進行了檢舉。總統府高官也表示,「將堅決追究其民事和刑事上的責任」。有觀點認為,在檢方持強硬姿態的背後,是總統府的意向發揮了影響。南韓總統府發言人8日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表示,「有關這個問題,不作特殊評論」。
在接到市民團體的檢舉後,南韓檢方分3次對加藤進行傳喚,聽取了情況。加藤10月1日接到赴東京總部工作的調令,但由於被韓方禁止出境,目前仍處於無法返回日本的狀態。
在南韓,有關名譽損害訴訟很多,但以對總統的名譽構成損害而起訴外國媒體記者的案例尚屬罕見。日本新聞協會和國際記者團體「記者無國界組織」等相繼發表了批判性的意見。
對於以報道為對象追究刑事責任的做法,南韓媒體也表示了擔憂,稱「言論自由將受到威脅」。南韓總統府和檢方的姿態在結果上將反映出朴槿惠政權具有的強權形象。
(內山清行 首爾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