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改變條件,要求用日本人質交換關押在約旦的死囚,這對「伊斯蘭國」來説是沒有先例的舉動。其目的可能是要把加入打擊「伊斯蘭國」意願聯盟的日本捲入紛爭,加強對約旦的壓力。利用意願聯盟各國的國內情況,打擊各國之間的團結。
 |
另一名日本人質後藤健二被認為還沒有被殺害(後藤在敘利亞北部從事採訪活動時的照片,INDEPENDENT PRESS供圖) |
在20日公開的宣稱將殺害兩名日本人質的視頻中,武裝分子曾要求2億美元的天價贖金。24日,武裝分子錶現出讓步的姿態,要求交換死囚,打算循序漸進地將日本政府拖入「討價還價」。
約旦大學教授穆罕默德·哈姆丹(音譯)認為,「殺害一名人質並留下一名人質是為了向約旦施加壓力,使意願聯盟産生分裂」。
日本長期向約旦提供鉅額資金援助。約旦如果答應用死囚交換日本人質,將會破壞國際社會集體對抗「伊斯蘭國」的團結。「在反恐上態度強硬的美國(很可能)施加壓力加以阻攔」(哈姆丹)。
另一方面,對於2014年12月俘虜的約旦空軍飛行員,「伊斯蘭國」沒有發佈殺害警告。該組織抓住了親美國家約旦為解救人質全力交涉的弱點,正在通過硬軟兼施的方式迫使其動搖。
在「伊斯蘭國」向日本提出的要求中,令人關注的地方是原本應當暗中交涉的條件曾兩度在網際網路上公開。目的似乎是為了向世界宣傳事態進展,打亂意願聯盟的步調。
由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得到了多達60個國家和國際機構的參與,對於各成員國之間積極性的差異,「伊斯蘭國」早已心知肚明。並且熟知人質是對抗美國所強調的團結的有效手段。
與「伊斯蘭國」支配地區接壤的土耳其沒有參加空襲,對於美軍使用其空軍基地也面露難色,與軍事合作劃清了界限。2014年6月,「伊斯蘭國」襲擊伊拉克北部摩蘇爾的土耳其總領事館,綁架了49名土耳其外交官,但在9月全部釋放。根據土耳其媒體發表的觀測,土耳其政府可能接受了「伊斯蘭國」要求交換遭到關押的該組織官員的條件。
「伊斯蘭國」2014年公開了5名英美人質的斬首視頻。通過展示其殘忍的手段加大了威脅效果。而另一方面,同樣身為人質的英國記者約翰·坎特利(John Cantlie)頻頻出現在「現場報告」視頻中,不斷用英語發佈否定「伊斯蘭國」劣勢的資訊。對於如何對待人質,「伊斯蘭國」組織有著冷靜而又明確的打算。
(久門武史 杜拜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