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企劃財政部3月26日發佈公報稱,南韓政府決定加入由中國主導、定於今年底啟動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亞投行)。南韓在中國設定的最後期限3月底之前表明加入亞投行並力爭成為創始成員國。繼歐洲主要國家之後,對亞投行持慎重態度的美國的同盟國南韓也決定加入,日本的應對將備受關注。
關於加入亞投行的目的,南韓企劃財政部在公報中就加入亞投行的目的指出:「期待在建築、通信和交通等基礎建設領域讓南韓企業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將在獲得其他國家承認和南韓國會批准後正式加入亞投行。
南韓正在強化與中國的關係。圍繞亞投行,雖然在中韓首腦會談等場合中方呼籲南韓加入,但是南韓一直持保留態度。其原因在於,亞投行成立後,對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ADB,亞開行)等現有框架擁有影響力的日美歐與中國將圍繞國際金融秩序展開主導權之爭。
亞投行的資本金預計達1千億美元,中國將成為最大出資國,第一任行長也被認為將由中國的原財政部副部長擔任。中國很可能對亞投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還有聲音指出亞投行的組織運營和決策過程不透明。
南韓企劃財政部在公告中指出,南韓也一直要求中國改善這些問題,並表示「最近已取得顯著進展」,從中可以看出對美國等方面的考慮。不過,並未説明具體內容。
南韓執政黨新國家黨代表金武星在24日的演講中表明,南韓的外交政策是「與美國開展安保外交,與中國開展經濟外交」。對於南韓來説,中國是其最大貿易合作夥伴,貿易額達到美國的2倍。一直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南韓在經濟方面似乎仍難以抵擋來自中國的「誘惑」,這一局面再次浮現。
中國也在安保方面對南韓施壓。對駐韓美軍討論部署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表示出了擔憂。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訪韓、並將於27日召開的中韓會談給予了高度關注。
有分析認為,歐洲主要國家之所以決定加入亞投行,除了與日美相比其對中國警惕更少之外,還因為歐洲各國十分重視在亞洲拓展業務。因此,部分日本企業開始擔心日本不加入亞投行的話,可能會對其訂單造成影響。
日本政府已決定在3月底之前(中方給出的最後期限)暫不做出是否加入的判斷,計劃6月底之前做出最終決定。
(小倉健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