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ASEAN)10個成員國於4月26日在吉隆坡召開了外長會議。主席國馬來西亞外交部長阿尼法在會議後的記者發佈會上,針對中國在南海南沙(英語名:Spratly Islands)群島推進的填海造地工程,明確表示「希望停止」。東盟在具體爭端中對中國提出異議實屬罕見。
 |
菲律賓軍方提供的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地的圖片 |
阿尼法外長在記者會上表示,「有必要向中國發出正確信號」。對於中國強行推進的南沙群島填海造地,這是第一次以東盟立場明確表示擔憂。阿尼法表示「不希望對立」,稱「停止作業,希望首先展開對話」。
阿尼法同時還指出,「南海爭端不僅是相關國家,是東盟整體的問題」。中國一直尋求通過雙邊磋商來解決爭端,但阿尼法顯示出作為東盟參加與中國談判的想法。阿尼法還強調應盡可能早日制定根據國際法避免爭端的行為規範。
26日上午開始的外長會議持續時間超過了當初預定的2個半小時,最終長達約3小時。在會議上,反對中國進行填海造地的菲律賓外長德爾•羅薩里奧朗讀了事前準備的篇幅為3頁A4紙的意見書。
德爾•羅薩里奧表示,「這樣下去,中國將在事實上控制南海」,表明了強烈的危機感。在此基礎上稱,「東盟應立即團結起來發出主張」,敦促東盟各國提供支援。
據相關人士透露,擔任會議主席的阿尼法也回應稱「有必要認真加以考慮」。
推動東盟加強對華牽制姿態的最大因素是,中國推進的海洋政策作為區域內共同的威脅浮出水面。中國主張擁有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不顧美國等方面的反對,正在推進填海造地。
中國表示擁有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領土主權,與越南和馬來西亞存在爭端。東盟外交相關人士透露,「不清楚中國下一個矛頭會對準哪」。
另一個因素是,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將於年底啟動。中國以強硬姿態對待菲律賓,另一方面,一直推動柬埔寨等國顯示出支援中國的姿態。如果東盟的應對舉措持續搖擺不定,成員國的合作有可能出現裂痕,這種擔憂浮出水面,成為東盟在對華政策上加強團結的推動力。
(小野由香子 吉隆坡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