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於5月4日發佈消息稱,關於日本推薦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候選的「明治日本的産業革命遺産」(福岡和長崎等8縣的23個設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顧問機構已提出建議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預計7月在德國召開的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將作出正式決定。屆時日本國內的世界遺産將達到19項。
 |
有望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八幡鋼鐵廠的本事務所舊址(2014年7月,北九州市) |
顧問機構表示應將遺産名稱改為「明治日本的産業革命遺産 製鐵·鋼鐵、造船、煤炭産業」。在構成資産中,對於俗稱「軍艦島」的端島煤礦(位於長崎市),已要求採取緊急保全措施等。
明治日本的産業革命遺産自1850年代至1910年,按時間順序展現西方技術與日本傳統文化相融合、使得日本在造船、製鐵·鋼鐵、煤炭等重工業領域走向工業國家的道路。
構成資産為23個設施。分布於福岡、佐賀、長崎、熊本、鹿兒島、山口、岩手和靜岡等日本8縣11個市。具體來説,包括官營八幡鋼鐵廠(現為新日鐵住金八幡鋼鐵廠、位於北九州市)、三池煤礦(位於福岡縣大牟田市、熊本縣荒尾市)、三菱長崎造船所(位於長崎市)等産業設施、以及作為「成為近代化思想原點」而獲得推薦的松下村塾(位於山口縣萩市)等。
橋野鐵礦山和高爐舊址(位於岩手縣釜石市)在日本國內首次利用當地開採的鐵礦石,以高爐成功煉出鋼鐵。此外,以西方技術配合日本傳統施工方法的韮山反射爐(位於靜岡縣伊豆的國市)以當時反射爐形態最為完整的形式得以保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