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外交部在9月10日向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提交的國政監查報告中指出,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合作夥伴」,計劃以外交安全保障為中心,啟動包括高級別對話在內的四個中韓戰略對話。這一決定是根據9月2日的中韓首腦會談做出的。南韓將著眼於不透明性日益提高的朝鮮問題和低迷的經濟,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四個戰略對話」中,第一個便是南韓青瓦臺(總統府)負責朝鮮核問題等外交安保政策的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寬鎮與中國外交部長、國務委員楊潔篪的磋商。南韓日前在與朝鮮進行南北高官會談時就緩和緊張局勢達成了一致,而金寬鎮正是當時的韓方代表。
金寬鎮以在朝鮮問題上態度嚴厲而知名,在南韓國內,被認為是「朝鮮最害怕的南韓人」(南韓政府相關人士)。南韓將加緊進行中韓高級別磋商,上一次舉辦還是在2013年11月。
此外,報告還指出,計劃重新啟動中韓外交及國防部的局長級磋商、有關外交、南北統一、國防、開發、對外經濟政策及歷史等的政府下屬研究機構的聯合會議,以及南韓執政黨新國家黨與中國共産黨的政黨間會議等。
南韓外交部向國會議員彙報的資料指出,朴槿惠總統出席9月3日在北京舉辦的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是「伴隨著困難的戰略性決斷」。另一方面強調:「在閱兵儀式前後,通過與美國進行緊密磋商,消除了(美國)對(南韓)傾向中國的擔憂」。
加強親近中國的朴槿惠最大的目的就是解決朝鮮問題。在2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談時,雙方就反對任何導致局勢緊張的行動達成了一致。朴槿惠在從中國返回南韓的專機中表示,「將與中國儘快開展韓朝半島統一磋商」。
在南韓,朴槿惠的支持率超過50%,南韓國內很多觀點認為此次訪華取得了成功。不過,對於大力宣傳得到中國優待的南韓政府,也出現了冷淡的聲音。
南韓報紙《朝鮮日報》的社評中指出「親近中國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視。中國因形勢變化不守承諾的前車之鑒也不少」。《京鄉新聞》在以「中國的作用論 誇大妄想」為題的北京特派員專欄中指出,「朝鮮對於中國而言雖然可憎,但絕非輕輕鬆鬆就可撇清關係。令人擔憂的是朝韓都可能被中國玩弄于手掌中」,給南韓政府敲響警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峯岸博 首爾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