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兩岸進入直接對話時代

兩岸進入直接對話時代

2015/11/09

PRINT

  大陸和台灣領導人11月7日實現首次會面,兩岸進入了通過直接對話擴大交流的時代。此前台灣因與大陸的政治對立而易於陷入孤立,但此次領導人會面將有助於擴大台灣參與亞太地區經濟整合潮流的空間。此外,如果兩岸迅速接近,將推動中國加強海洋戰略,也有可能明顯改變東亞的安全保障秩序。這對日本來説是一種風險。

兩岸領導人握手(kyodo)
  在時隔66年的兩岸領導人會面時,習近平表示「讓兩岸同胞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的生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共用美好的未來」。馬英九回應稱:「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

  7日的歷史性會面擱置了政治對立,以經濟為中心的交流擴大佔話題的大部分。

    將開闢台灣參與地區整合的道路

  此次會談不僅將擴大兩岸間交流,而且有望對東亞經濟整合帶來變化。台灣在東亞擁有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和南韓的第4大經濟規模。但是,包括日本和美國在內的主要國家顧及到大陸,幾乎沒有和台灣簽署雙邊和廣域的自貿協定。

  據馬英九介紹,習近平在會面時對於台灣在國際組織內的活動顯示出一定的理解,表示希望就個別情況做出適當處理。如果中國大陸轉向寬容姿態,台灣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等的道路將打開。

  台灣還在半導體和液晶面板等高科技産業擁有世界屈指可數的集中度,一家日本綜合商社表示「在文化和語言相通的中國市場的開拓方面,台灣將成為日本企業強有力的合作夥伴」。雖然仍設置了大陸允許這一前提條件,但將推動東亞經濟整合的品質的提高。

  從安全保障方面來看,1949年以後軍事緊張局面仍時有出現的台灣海峽局勢通過熱線的開設而將趨於穩定,這一點讓日美感到安心。不過,如果兩岸接近發展過快,有可能推動中國加快海洋戰略。

  不少地緣政治專家指出:「如果將台灣放在上面看中國沿岸的地圖,其戰略上的重要性將一目了然」。將地圖翻轉過來看,台灣看起來猶如是阻止中國大陸進入太平洋的蓋子。

    台灣將選擇日美還是大陸?

 
  中國大陸的海洋戰略目前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引發了與美國和東南亞的摩擦。不過,如果大陸將台灣納入勢力範圍,日本進口原油的8成經過的海上通道所受影響的嚴重性將超過南海問題。

  7日的會談再次凸顯出兩岸關係在世界局勢中具有的重要性。影響其走向的下一個節點是2016年1月台灣總統選舉。

  「下一屆總統選舉是台灣選擇日美,還是選擇中國的岔路口」,熟悉台灣局勢的一名日本外務省資深人士這樣認為。通過此次歷史性的會面,再次凸顯了國民黨接近大陸的姿態。另一方面,尋求台灣獨立志向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期待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獲得美國和日本的支援。

  總統選舉是台灣居民通過1990年代以後的民主化千辛萬苦贏得的財産。大陸自不必説,美國和日本也沒有權利干擾。不過,台灣的選擇將對大陸今後的對外政策産生巨大影響,國際社會也將比以往更加關注結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周平 新加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5
具有一般參考性
 
5
不具有參考價值
 
9
投票總數: 5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