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內戰和原油行情的走向——這2個問題微妙地糾纏在一起,同時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的接觸仍在持續。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軍機的事件,暴露出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國際包圍網在構建上面臨的困難。那麼,各國的意圖有哪些部分重合,又存在哪些差異呢?
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部,重視確保市佔率的沙特等國仍未改變將價格交由市場決定的基本方針。同時,此前獲得較高價格的伊朗重視的計劃是,一旦圍繞核開發問題的制裁得到解除,將迅速把原油出口增加50萬桶/日,然後在1年以內進一步增加50萬桶。
因此,OPEC不太可能在12月4日召開的大會上下調生産量上限。在這種情況下,沙特政府23日在內閣會議後的聲明中加入了一句話,即「為了市場與價格的穩定,準備與OPEC和非OPEC國家展開合作」,這引發了猜測。
沙特拒絕調整生産的理由之一是,屬於非OPEC的俄羅斯仍在增産原油。此外,沙特同時希望避免油價進一步下跌。即使不改變OPEC的産量上限,為了能夠消化伊朗的增産,沙特或許已發出敦促俄羅斯減産的信號。
俄羅斯總統普丁23日時隔8年訪問伊朗,與該國最高領導人何梅尼等人就敘利亞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時就擴大能源領域合作達成了共識。
普丁在最近2個多月裏,還多次與沙特薩勒曼國王舉行電話磋商,在土耳其出席G20首腦會議之際還進行了直接對話。11月26日,兩國政府將在莫斯科就經濟合作展開磋商。
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和伊朗支援阿薩德政權,而沙特和土耳其則支援反對派。不過,俄羅斯將恢復在中東的影響力作為戰略目標,存在放棄阿薩德總統的可能性。有傳普丁已轉告美國、沙特和土耳其,他將以個人身份保證阿薩德總統將不會參加將來的總統選舉。
在圍繞敘利亞問題的多國間磋商中,沙特等國要求確保阿薩德下臺。如果出現與伊朗具有同盟關係的阿薩德總統遲早將下臺,遜尼派擔任過渡政權的領導者這一局面,沙特將很有面子。但是,對於這種前景,因教派聯繫而一直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擴大影響力的伊朗不會同意。
在美國干預出現弱化的中東,地區大國的意圖變得更易突顯。土耳其越來越擔心的外交局面是,在俄羅斯的主導下展開的將打擊極端組織的行動成為各國共同目標,並獲得美歐的支援。對於美國將與土耳其反政府的庫爾德勢力關係密切的敘利亞庫爾德人組織作為對抗IS的溫和勢力加以支援,土耳其表示反對。同時土耳其還擔心,其支援的敘反政府勢力在俄羅斯的攻擊下被削弱。
隨著土耳其擊落俄羅斯飛機導致的對立激化,在天然氣供給等能源層面的合作上,俄羅斯向土耳其作出讓步將日趨困難。
不過,由於沒有替代方案,在敘利亞問題上探索廣泛合作的行動不會停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專欄作家 脅祐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