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大學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 山岡耕春:在西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一直被認為會發生南海海溝大地震。日本內閣府一直設想,在浚河灣到日向灘這一范圍會發生最大9.1級的地震。
在南海海溝,菲律賓海板塊從東南方向下沉到日本列島所在的歐亞板塊的下方。這裡有一處兩個板塊相連接觸的地段,板塊移動後産生的傾斜一下子釋放後就會發生地震。1944年的昭和東南海地震、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就是典例。
不過,在九州附近,兩大板塊相連地段較少,菲律賓海板塊的影響較小。在九州的南半部分,從長崎縣海域到台灣海域的「沖繩海溝」影響則很大。
此次熊本和大分發生的地震在沖繩海溝的延長線上,是在橫貫九州地區東西的別府─島原地溝帶的部分地區發生的。這一地溝帶將南九州向南推擠。九州內陸地區的地震多是在這一地溝帶附近發生的。
此次的一系列地震與南海海溝大地震的發生原因不同,地震源也有一段距離。所以很難想像會引發南海海溝大地震。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日向灘發生地震的前後1年內,九州內陸經常發生地震。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內陸的地震將南九州向南推擠,從而引發日向灘地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