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將訪問核爆受害地廣島。如果錯過歐巴馬任期最後一年的這次機會,美國總統廣島訪問將難以實現,因此日美兩國政府一直在私底下展開協調。歐巴馬2009年4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發表演説時,提倡構建「無核武世界」,同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日美主導構建「無核世界」的象徵,訪問核爆受害地的「承諾」將在經歷7年歲月後得以實現。
歐巴馬在過去3次訪日時均未訪問核爆受害地,這不僅僅是因為美國國內充斥著「投下原子彈促使戰爭儘早終結」這一反對言論。
「核保護傘」的現實
「如果能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訪問(核爆受害地),將感到非常榮幸。這對我來説具有重要意義」,歐巴馬在2009年11月首次訪日之際如此強調。據後來揭秘網站「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外交電報顯示,當時的日本外務次官藪中三十二對美國駐日大使約翰·魯斯表示,訪問廣島「為時尚早」。
這裡透露出日本方面的複雜立場,日本屬於唯一的核爆受害國,同時也獲得美國「核保護傘」保護。考慮到日本的這一情況,歐巴馬在最近7年裏,一直在與核爆受害地的關係和美國輿論方面推進準備工作。
2009年以後,前美國駐日大使魯斯和現任大使卡羅琳·甘迺迪等相繼訪問廣島和長崎。今年4月,作為最高級別的美國政府高官,國務卿克里首次訪問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與和平紀念資料館(原爆資料館)。
通過耗費較長時間的日美互信的營造,美方開始認為歐巴馬可以在不遭受此前擔憂的「道歉外交」這一批評的情況下訪問廣島。此外,美國國內輿論也發生了變化。在美國年輕人一代中,認為「投下原子彈是錯誤的」等看法開始增加。
日本方面也強調實現「無核世界」。在作為唯一的核爆受害國致力於核裁軍的背景下,不要求歐巴馬道歉,而是希望國際社會能廣泛認識到核武器將帶來的悲慘後果。
美國政府將4月在廣島召開的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定位為試金石。關於克里訪問廣島,美國分析稱「市民熱烈歡迎,取得了成功」。克里也向歐巴馬轉達了積極的感觸。
駐日大使成為協調窗口
日本政府高官和外務省高官以此為支點,與美方加快了私底下的協調。成為美方窗口的是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幫助歐巴馬獲得總統寶座的功臣、能夠與歐巴馬直接對話的駐日大使卡羅琳·甘迺迪。在美國總統選舉的預備選舉如火如荼之時,此次宣佈訪問廣島的時機也進行了慎重探討。
日美兩國政府事前確認,同時宣佈歐巴馬訪問廣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日結束一系列歐洲出訪之後回到日本。在美國東部時間10日早上宣佈此事是考慮到與日本的時差的結果。美國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的例行記者會是在下午,如果是這個時段,日本將是淩晨,難以同時宣佈。
「僅僅靠認為和平很可貴這一信念,要實現和平幾乎不可能」,正如歐巴馬在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演説中指出的那樣,從實際的核裁軍到棄核的道路是艱難的。日美兩國政府最終促成的歐巴馬訪問廣島能否成為加快「無核世界」構建的契機仍然難以預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吉野直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