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之前,在中國杭州發表演説,顯示出繼續推進經濟結構改革,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方針。作為主席國,中國將此次G20峰會定位為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透露出試圖修復因海洋問題而惡化的國際形象這一意圖。
習近平3日在經濟界首腦參加的「B20峰會」上發表長約50分鐘的演説。大部分時間用來説明中國經濟現狀和世界經濟合作。習近平在公開場合針對經濟運作綜合闡述看法實屬罕見。
 |
習近平3日在經濟界首腦參加的「B20峰會」上發表長約50分鐘的演説(kyodo) |
習近平強調了中國借助1978年啟動的改革開放政策躍居世界第2經濟大國等成果,「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提到現在全球專家「都關心中國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此基礎上表示中國用實際行動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答。在名為新常態的環境下,要保持6.5~7%的中高速增長,只能進一步推進改革。
習近平強調結構改革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顯示出的姿態是,將轉變依賴資本和廉價勞動力投入的以往的增長模式,將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單位能耗在今後5年裏削減15%,提高增長的品質。
習近平在演講中還提及産能過剩問題,説明了將粗鋼産能在5年裏削減1億~1億5千萬噸、煤炭産能在3~5年裏削減5億噸左右的計劃。雖然是已經公佈的數字,但該表態意識到産能過剩是與歐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線。
圍繞經濟的對外開放,強調稱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正在順利推進。此外,提出建立旨在實現世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聯盟,推動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不斷增加。有分析認為,這一表態將鐵路和公路等的建設納入了視野。
中國領導層在獲得G20峰會主辦權的2015年底以後,將此次首腦峰會定位為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一直在積極推進籌備工作。
7月中國在有關南海的國際仲裁庭裁決中遭遇失敗,中國的國際形象出現惡化。中國希望借助此次G20峰會挽回外交上的逆勢。
3日批准了國際社會2015年底達成協定的2020年以後應對氣候變暖框架《巴黎協定》。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歐巴馬一起,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遞交了批准文件,凸顯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周平 杭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