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斷減少的日本要恢復增長力,關鍵在於提升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約7成的服務業的勞動生産率。
勞動生産率是顯示1名勞動力能創造多少商品和服務的附加值的指標。根據GDP除以勞動力的總數來計算。
據日本的智囊機構、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生産率本部」統計,2014年日本的勞動生産率(按購買力平價換算)為7萬2994美元。在7個主要已開發國家中處於最低水準,而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4個成員國中,也僅排在第21位。
日本的勞動生産率為何較低呢?在製造業方面,隨著機械化的發展,每人平均的附加值也更容易相應地提高。但另一方面,在服務業,依賴人力的業務很多,難以提高生産率。
另外,從日本的情況來看,服務業的承擔者大都是難以提高勞動效率的中小微企業。觀察日本的養老護理服務一線,就會發現實際情況是生産率低的小規模社會福祉法人在支撐著老年人的生活。
一直依賴公共服務的社會保障領域如果能進一步發揮兼具資本力量和技術實力的「民間之力」,生産率將隨之提高,同時公共支出也將相應地減少。如今,還可以對IT和人工智慧(AI)等提高勞動效率的「工具」加以利用。真正需要的或許是積極跟上技術創新大潮的智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