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11月23日透露了不承認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中的「市場經濟地位」的方針。該協定將中國定位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等方面適用嚴格的條件。相關條件將在中國加入15年的12月進行調整,但美國強烈批評中國鋼鐵等的傾銷,決定推遲放寬條件。
美國商務部長普利茲克(Penny Pritzker)11月23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向中國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時機仍不成熟」。如果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反傾銷關稅等措施將難以實施。美國在川普新政權上台後也可能對中國採取對抗措施,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或將逐漸加強。
2001年加入WTO的中國當時曾同意在最初的15年裏接受「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根據WTO協定,將政府控制匯率行情和生産活動的國家指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面對這些國家,貿易夥伴國將易於採取嚴厲的反傾銷關稅等對抗措施。
中國方面一直主張在加入15年之後的2016年12月11日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日美歐認為,中國不應自動獲得,而是應個別作出判斷,普利茲克也主張,「WTO協定並未承認中國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化解過剩産能工作進展遲緩,鋼鐵等的傾銷在世界範圍內被視為問題。歐盟(EU)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也確定了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方針,在對華政策上,美歐保持了步調一致。作為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條件,美國商務部提出了外資進出自由度等6項標準。
美國商務部進入2016年後,相繼決定對冷軋鋼板、耐腐蝕鋼材和碳合金鋼等廣泛的中國鋼鐵産品徵收超過200%的高稅率反傾銷關稅。由於與中國企業展開價格競爭,美國鋼鐵企業的業績明顯惡化,針對中國的對抗措施和確保美國就業等議題在美國總統選舉中也成為主要辯論焦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河浪武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