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日韓「少女像」摩擦難平息有南韓內因素

日韓「少女像」摩擦難平息有南韓內因素

2017/01/11

PRINT

      繼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後,南韓市民團體又在釜山的日本總領事館前設置象徵慰安婦的少女像。這一問題反映出目前南韓國內的一股風潮,即強硬的市民團體、輿論和在野黨的影響力巨大,而國家間的協議卻容易被忽視。日本政府提出抗議,臨時召回了駐南韓大使長嶺安政等外交官。一方面,日韓慰安婦協議留下的懸案仍看不到解決的跡象。

 

釜山日本總領館前設置的少女像及裝扮成安倍下跪的南韓市民(yonhap-kyodo)

 

      「(關於移設少女像)期待政府與相關自治體和市民團體集思廣益,找到合適的場所」,南韓外交部發言人在1月10日的記者會上這樣表示,堅持了「民間團體自發的行動,政府無法干涉」的一貫立場。不過,釜山的區長在接受韓聯社採訪時則表示「如果希望撤走少女像,應該由外交部親自出面」,表現出不滿。

 

      基於《維也納公約》,南韓負有維護日本駐南韓使領館安寧和威嚴的責任。南韓政府在2015年12月的日韓協議中承諾「就少女像問題與相關團體進行磋商,努力使該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但南韓外交部第1外務次官在2016年11月16日的國會答辯上表示「目前尚未與相關團體啟動磋商」。

 

      南韓政府擔心的是輿論。當地自治體此前以違反《道路法》為由撤走釜山的少女像之際,區長的個人電話號碼被公佈到網上,遭到了市民的炮轟。

 

      南韓將在2017年內實施總統選舉,相比國際協議,更重視本國民眾的情緒。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發言人10日就日本向元慰安婦支援團體支付10億日元表示「如果是錢的問題的話,我們可以籌措黨費歸還」。

 

      南韓國內對於日韓慰安婦協議的評價在達成協定後也逐步惡化。在達成協定之際,超過7成在世的原慰安婦表示願意接受賠償,但南韓媒體將焦點集中於批評慰安婦協議、拒接接受賠償的原慰安婦的聲音。擔心日韓關係惡化的南韓媒體也難以提及移設少女像的問題。

 

      由於主導達成慰安婦協議的朴槿惠總統被停職,南韓出現了「政治真空」。代行總統職務的黃教安總理10日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態惡化」,但無法發揮影響力。推動日韓達成協定的美國也處於政權過渡期,難以出面調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4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2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