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9方面改變勞動方式 應對少子老齡化
2017/03/29
日本政府3月28日匯總了勞動方式改革實行計劃。由於少子老齡化問題等的影響,日本潛在增長率低迷,日本希望通過勞動方式改革吸引更多勞動者就業,提高勞動效率。實行計劃提出了在9個領域進行改革的方向。
1,非正式員工待遇的改善。比起歐美各國,日本企業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待遇差距被認為過大。日本將導入和雇用形態無關的同一勞動同一工資體系。
2,提高工資。對於希望擺脫通貨緊縮的安倍政權來説,企業的工資提升和與此相對應的個人消費的擴大是生命線。此次日本的勞動方式改革中,提高工資待遇是主要項目。其中支柱是提高最低工資,每年上漲3%左右,希望將每小時平均報酬從2016年的823日元推高到1000日元
3,糾正長時間勞動。設定帶有處罰的勞動時間上限。規定加班時間原則上在每月45小時,每年360小時。在這個原則內不能應對的情況下,設定年720小時之內,單月100小時之內,2~6個月平均80小時之內的上限。
4,幫助轉職、再就業。日本企業至今多採用終身雇用制,這不利於勞動者再度進行挑戰與選擇。
5,靈活的勞動方式。日本要推進兼職、副業和遙控工資。雖然在日本希望兼職、副業的人數不少,但容忍的日本企業還不多。勞動方式改革實行計劃原則上表示承認兼職與副業,認為這不僅可以促進創業和技術開發,還認為勞動者在準備第2人生過程中是有效的。
6,女性和年輕人發揮能力。為了完善女性、年輕人發揮能力的環境,在一度離開工作崗位後也能順利再次工作,將在能力培養方面加強支援。
7,促進老年人就業。目前日本每年約有50萬規模的人退休,如果能挖掘願意繼續工作的人的能力,也將促進經濟增長。目前70%的日本老年人希望超過65歲以後也繼續工作,但就業的之後20%。勞動方式改革實行計劃將對員工65歲後繼續雇用等的企業進行支援。
8,養育、護理與工作兩立。為了能讓養育子女、護理與工作兩立,日本計劃改善保育員和護理人員的待遇。對所有保育人員實施2%的待遇改善,對護理人員每月增加1萬日元收入。
9,接納外國人才。歐美由於移民的流入,治安出現惡化的事例出現增加,一直呼籲接納外國人的日本經濟界也出現的慎重態度。雖然接納外國人被認為是提高日本潛在勞動力的關鍵,但目前還沒能進行深入討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