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發出改善中日關係信號
2017/06/06
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主辦的第23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的晚宴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主導的廣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轉向合作姿態,正是為了改善停滯的中日關係發出信號。雖然背景是朝鮮問題和美國川普政府誕生帶來的東北亞局勢的變化,但這並不意味著日本無原則的參與「一帶一路」,對於參加從資金層面支援「一帶一路」構想的亞投行(AIIB)依然持慎重態度。
此次安倍發言的關鍵是表示出了不能從一開始就否定「一帶一路」構想這一點。此前安倍政權被認為對「一帶一路」持否定態度,至少中國方面如此認為。這是因為日本傾向於對「一帶一路」提出條件和要求。此次,安倍首先積極評價了「一帶一路」構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條件和要求。
中國政府一名高官在聽完安倍演講後表示,「基本上屬於積極的信號,表示歡迎」。
在這一時期安倍的發言是根據明年政治日程的逆推。今年和明年對中日兩國來説是關鍵年份。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而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週年。明年尤為重要。
日本政府描繪的計劃是,利用7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由安倍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隨後早日舉行此前中斷的中日韓首腦會談。
作為順利推進這一中日關係改善劇本的佈局,顯示出對「一帶一路」構想的合作姿態。中日關係改善還與東北亞安全保障環境有關。那就是堅持核子試驗與導彈開發的朝鮮問題。
雖然日美韓三國協商加強壓力,通過聯合國聲明進行了譴責,但朝鮮沒有改變的跡象。只要朝鮮大部分貿易依賴的中國不真正採取行動,就不會對朝鮮産生作用。
另一個因素是美國。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歐巴馬前政權將「一帶一路」構想視為對抗TPP的框架,並加以敵視。此前安倍政權與歐巴馬前政權保持了一致步調,但目前這一阻礙已經消失。
安倍擔心提出「美國第一」主義的川普總統可能會無視安全保障的原則等,突然開始與中國進行危險的「交易」。日本拉近與中國之間的距離也是為了「保險」起見,避免淹沒在中美之間。
安倍的合作姿態還將為中國創建一個便於向改善關係努力的環境。在秋季的十九大上,習近平將確定第二屆人事任命。打算通過這次人事任命進一步鞏固政權基礎。在此之前想避免因與日美等之間的大矛盾而浪費精力的事態發生。
安倍與川普的蜜月關係對習近平來説也是一種「壓力」。中日關係改善還有助於使深化以中國為目標的日美同盟關係這一重要意義形式化。不過,中日關係也不會順利改善的。
儘管安倍對「一帶一路」構想表現出了合作姿態,但日本政府並沒有具體的對策。對加盟亞投行態度慎重就是例子之一。而且日本也有不能退讓的底線。那就是無法忽略中國在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附近的活動。另外,對中國在南海主張主權並建設人工島的行為也無法容忍。
再來看朝鮮問題,如果中國不行動起來,朝鮮不停止實施核實驗和導彈發射,日美與中朝以及俄羅斯之間將變成相互敵視的關係。改善中日關係的道路並不平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副部長 吉野直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