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厲制裁」能制得住朝鮮嗎?
2017/09/08
美國政府9月6日向聯合國安理會全體理事國(除美國外的14個國家)提交追加制裁決議案中包括了對朝鮮進行原油和天然氣禁運等,成為「可以採取的最嚴厲的決議案」(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決議案除將金正恩委員長列入凍結資産和禁止入境對象外,還提出禁運紡織製品和禁止接收朝鮮勞動者等,以此阻斷朝鮮獲得外匯的手段。如果這些阻斷人員、物資、資金流動的措施得到完全執行,將對朝鮮構成嚴重打擊。
![]() |
如果追加制裁措施得到完全執行或對朝鮮普通市民生活産生影響(8月,平壤,kyodo) |
美國希望在9月11日聯合國大會開幕的前一天對決議案進行表決。提交給安理會理事國的決議案最核心重點是全面禁運原油、石油精煉産品、液化天然氣。如果表決通過,不僅是軍隊和政府機構,整個朝鮮的能源供應都將被切斷。
中國通過丹東到朝鮮新義州的石油管道每年向朝鮮供應的原油被認為達到50萬噸。朝鮮則通過設在新義州周邊的精練設施加工成汽油和柴油等,向國內流通。專家指出,通過商業衛星觀察這些設施的運轉情況,就可以確認原油供應是否還在繼續。
停止原油供應首先會對朝鮮的軍隊産生很大影響。朝鮮的飛機燃油短缺,事實上已經無法進行使用戰鬥機的訓練。儘管軍隊已經儲存了可使用一年的燃料,但如果長期斷絕供應,影響將不可避免。朝鮮的發電雖説以煤電為主,但在民生領域估計仍會影響工廠的運轉。
朝鮮産的煤炭等礦産品將繼續禁止出口,作為僅剩的外匯來源的紡織産品的出口也將被禁止。服裝主要是來自中國的委託加工訂單,朝鮮從中國進口紡織品原料,加工成服裝後再出口到中國。根據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調查,朝鮮2016年的服裝出口額為7.26億美元,僅次於煤炭。業務經營主體為中國企業,向工人支付的工資等構成朝鮮的收入來源。如果對紡織産品實施禁運,中國企業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朝鮮另一個主要獲取外匯的手段是向海外派遣勞動人員。如果這也被禁止的話又將産生怎樣的影響呢?在8月5日通過的制裁中,提出禁止新雇用朝鮮勞動人員,而本次決議案則要求聯合國全體成員國遣返從業中的朝鮮勞動者。
據南韓統一部下屬的統一研究院推算,朝鮮目前已經派到海外的勞動人員最多可達到14.76萬。其中在中國的最多,達到8萬人,其次是俄羅斯,有5.3萬人。這些朝鮮海外勞動者在中國主要是在工廠裏上班,而在俄羅斯則多數在建築工地上勞動。在俄羅斯的月工資為60~70美元。工人要將年收入當中的7000美元上繳國家,通過簡單計算,朝鮮每年由此獲得超過10億美元資金。
此外本次決議案還提出允許成員國進行「臨檢」,在公海上對安理會制裁委員會指定的朝鮮貨船進行檢查,並決定防止從俄羅斯參與的從朝鮮羅津港進行非法煤炭出口。
對於繼續強行進行核導開發的金正恩委員長,決議案也將其本人指定為資産凍結和禁止入境對象。目前還不清楚金正恩有多少個人資産。他上任後從未出訪過,因此這一制裁會有多大效果很難説。不過通過象徵性地將金正恩和朝鮮人民軍指定為制裁對象,目的是表明國際社會對譴責的認真程度。
此次美國提前將9月11日定為預定表決日,將水面下的談判設定為一週時間。通過談判也可能會對原方案進行修改。面對美國改變討價還價手段來逼迫做出決斷,中俄會在多大程度上進行配合成為焦點。作為常任理事國的中俄如果反對,並動用否決權,決議案將不能通過。但如果中俄投棄權票,則只需有9個理事國贊成就能通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橋里奈 紐約、鈴木壯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